飛船成功在距離小行星37公里的位置伴飛,經過一番調整,飛船和小行星之間維持了一個相對平衡。
而此時,飛船駕駛艙裡面,烏特功等人卻看到了非常清晰的小行星內部結構。
“這東西完全就是一個人造物呀!”迪亞特指著密集的管道狀空洞,還有大量輪廓分明的金屬結構物。
眼前這顆半徑23~86公里的小行星,分明就是一艘宇宙飛船。
林明玉向烏特功彙報道:“隊長,目標內部沒有高熱源反應,其內部溫度都在零下86~89攝氏度之間。”
“沒有熱點嗎?繼續監測一遍。”
“是。”
烏特功並沒有馬上派探測器過去,而是繼續觀察著這艘宇宙飛船。
這艘宇宙飛船的長度為86公里,寬度23公里,高度是19公里,表面覆蓋了三層鉛板,大機率是抗輻射保護層。
飛船表面坑坑窪窪,還有好幾個比較大的破洞,另外表面還有不少冰層存在。
看樣子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
“世代飛船嗎?”烏特功思考著,突然他調出另一個資料,檢視了一下飛船的飛行方向。
透過超算分析,很快就分析出該飛船的航行路線,雖然中途可能改變方向,但大機率不會偏差太大。
烏特功將自己帶入這艘飛船的指揮官視角,顯然對方的目的地就是太陽系,但是顯然飛船偏航了不少。
只是烏特功感到有些奇怪,按道理來講,這艘飛船過來的航行路線上,距離太陽系最近的行星系,也到了18.4光年左右。
這飛船如果真的是從18.4光年方向飛過來,顯然不合邏輯,因為18.4光年處的那個行星系周圍,還有其他兩個行星系存在,距離比太陽系可近了好幾倍,對方沒有理由捨近求遠。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那三個行星系上有兩個文明,雙方還爆發了戰爭,戰敗的一方只能向太陽系方向跑路。
問題是這個可能不大。
之所以說不大,原因在於那三個行星系之間的距離,最小都在5.3光年左右,這距離沒有超光速交通技術,很難進行擴張,如果真有超光速交通技術,那這艘世代飛船基本不可能逃出生天。
烏特功將自己的看法,和一眾隊員討論了一下。
其他人也是非常疑惑。
畢竟按照這艘飛船的速度,如果真要跨越18.4光年,過來太陽系,那簡直是難於登天。
“隊長,其實我們在這裡猜來猜去也沒有用,不如派遣探測器登陸吧?”迪亞特提議道。
但是烏特功卻搖了搖頭:“不行,別忘了星際管理條例,沒有總部的指令,嚴禁和不明外星文明接觸,而且我們不知道上面有沒有危險。”
其實此時的地球那邊,太空事業部已經迅速召開了內部會議,並通知了董事長李青葉。
他們也在考慮如何應對這艘宇宙飛船。
探索肯定是繼續探索的。
但是如何探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畢竟智人公司不是歐美電影中的SB主角,肯定不會毫無準備地登陸未知文明的宇宙飛船。
這也是一開始,蟬級004號選擇伴飛,而不是直接登陸的原因。
因為直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接觸未知文明的宇宙飛船,存在著不可預知的風險,這是智人公司嚴禁的行為。
在展開對於太陽系外層空間的探索計劃之後,智人公司就命令太空事業部制定一部嚴格的管理方案,就是為了預防這種事情。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下一章晚上八點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