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2年,3月17日。
跌跌撞撞趕工中的地聯濟州島太空塔專案,終於成功架設起了高度達到5000米左右的氣囊。
然而此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難題。
那就是對流層混亂的氣流運動,不停的擾亂充氣氣囊的穩定性。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地聯協會和設計太空塔的托特公司,早已經預料到了。
托特公司設計的氣流擾動穩定系統,在測試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這也是現在很多歐美企業的通病了,ppt做得牛逼哄哄,到了真刀真槍的時候,卻又表現得非常拉誇。
托特公司的風穩定系統只能抗8級風,超過8級風,整個氣囊塔的震動就非常明顯。
現在地聯協會不得不出面,組織大量科研人員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他們有三個解決方案。
一個是直接增加氣囊塔的直徑,從現階段的直徑100米,直接到直徑500米左右,就可以憑藉氣囊本身的重量和升力硬抗風擾。
另一個方案,就是現在托特公司和地聯正在攻關的抗風擾系統。
最後一個則是增加平流層頂部飛艇的總浮力,讓其硬拉著氣囊塔,將氣囊塔繃緊。
總而言之,地聯協會低估了太空塔專案的難度,以為智人公司行,我也行。
除了地聯協會搞的濟州島太空塔專案。
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也完成了重型獵鷹運載火箭的最新改進工作,將重型獵鷹的載荷比從4.6%,提升到了4.8%。
這基本已經將重型獵鷹的潛力挖掘到了極限,如果沒有新材料出現,重型獵鷹已經到頭了。
顯然馬斯克也清楚這一點,他現在正和其他航天企業合作,準備升級改造之前為阿爾彌忒專案研發的太空發射運載火箭。
至於是否重啟太空梭,地聯協會內部普遍持反對意見。
儘管智人公司的哈里傑航天集團,已經成功研發了拉—太空梭,目前還投入了大規模執行之中,平均一個星期發射一次。
可地聯協會不是財大氣粗的智人公司,人家智人公司根本不擔心經費問題,而且技術也非常先進,3.2萬噸的超級太空梭現在已經有兩架服役了。
必須精打細算的地聯協會,現在的任務是使用最小的代價,將盡可能多的航天器發射到外太空去,而不是好高慕遠。
沒有智人公司的技術,現在搞太空梭,就是死路一條。
現在不比以前了。
以前各大勢力的航天技術就算是有差距,也沒有差到一個天一個地的程度。
現在智人公司一天發射的有效載荷,可能就比地聯協會一年加起來發射的有效載荷都多好幾倍。
眼睜睜看著智人公司建起太空城、月球基地、探索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地聯協會內部的各大勢力也是乾著急。
在這種巨大壓力的刺激下,地聯協會的各大勢力也沒有辦法擺爛了,只能拼著命咬牙投科研。
雖然人才流失了很多,但他們底子還是挺厚的。
進入星河2年以來,確實湧現出不少科學成果,特別是偏向於應用領域的成果,更加受重視了。
智人公司產生的鯰魚效應,對於整個人類文明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