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考慮到對流層的氣流,肯定需要將一部分浮力用在配重上,但隨著飛艇越發靠近海平面,其浮力也在迅速攀升。
白沙今天就帶著通訊部的負責人張偉,考察真空飛艇的效能。
“這種飛艇的安全性如何?”
白沙笑著解釋道:“由於使用了新材料,安全是沒有太多問題的,碳球體的強度足以硬抗大口徑機炮,或者小型導彈,就是不耐高溫燃燒。”
張偉和幾個通訊部的技術人員小聲的討論了一會。
過了幾分鐘,張偉又開口問道:“3萬米高度,5噸有效載荷,大概需要多大的飛艇?造價大概多少?”
白沙盤算了一下:“嗯……大概需要一艘120萬立方米的飛艇,如果我們單純提供飛艇,不包括其他裝置,造價大概在35萬~40萬左右。”
“35萬~40萬?”張偉又轉過頭和通訊部的人員交談起來。
他對於這個價格還可以接受。
因為作為通訊飛艇,在3萬米的高度,可以覆蓋很大一片地表。
張偉和一眾通訊部人員討論之後,都認為這種飛艇不錯,可以有效補充智人的通訊體系。
由於未來的近地軌道企業,極有可能會變成各方勢力的太空戰場,因此平流層就成為了另一個特殊的空間。
特別是高度在3~5萬米的區域,這裡連高空戰鬥機都很難觸及,而普通民用飛機都在1.5萬米以下的空域飛行。
通訊飛艇可以長期漂浮在固定空域,作為通訊基站、監控雷達、監測遙感。
不過張偉還是希望可以將成本壓低一些:“白組長,如果將有效載荷壓低到1噸左右,可以減少多少成本?”
“這個嗎?……”白沙估算起來:“大概可降低到單艘10萬左右。”
張偉點了點頭:“我代表通訊部和你們基地展開這個合作,製造100艘高空通訊飛艇。”
“沒有問題。”白沙臉上滿是笑容。
雖然這種合作對於他個人而言,並沒有什麼直接利益,但這也是智人內部的普遍情況。
改善通訊系統,那是惠及整個智人的事情,白沙沒有理由拒絕。
更何況有訂單,飛艇工廠就可以維持生產,未來蒲公英專案完成之後,就不需要安排員工轉業,減少了一部分麻煩。
其實這也是李青葉推動大專案的目的之一。
透過推動這種大型專案,帶動各種材料和技術的研發,也為內部員工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這一次通訊部看中真空飛艇的潛力,計劃造一批通訊飛艇,就是蒲公英專案帶來的衍生品。
通訊飛艇在成本和安全性上,可比星鏈衛星系統更具優勢。
畢竟飛艇載重比較大,成本比較低,使用壽命比較長,維修方便,可以長期在固定空域滯留,通訊鏈路的容量比較大,通訊距離比較短。
而星鏈衛星本身造價雖然不高,問題是這東西需要運載火箭發射上去。
以獵鷹運載火箭單次5700萬美刀的發射報價,一次性可以發射60顆星鏈衛星,單顆星鏈衛星的發射運費就是96萬美刀,就算是馬斯克給自己打5折,也需要48萬美刀。
再加上衛星本身的造價。
這成本可一點都不友好。
而且星鏈衛星的使用壽命堪憂,通訊密度比較小、距離地表比較遠、無法固定在一個空域,這些都是問題。
解決了安全和浮力維持的真空飛艇,如果搭載1噸有效載荷,實現20T左右的通訊密度,並且可以覆蓋半徑上百公里的區域。
這價效比實在是太高了。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