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方案就是重點清理重汙染源,建立一片安全海域,同時對於所有的淡水水源地,都要設定專門的放射性物質吸收池,減少本土飲用水和食物中毒放射性物質含量。”
劉志凡想了想,發現這個方案,以智人的實力,是具備可行性的:
“這倒是可以做到,我們的很多無光農場,可以從營養液、栽培土壤開始全面淨化,從而確保不攜帶放射性物質。”
丘英樂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進口的食品如何解決?”
對此劉志凡也是非常頭疼:“不進口是不行的,這是我們控制全球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李青葉擺擺手:“沒有關係,我們可以搞轉口貿易,將進口的食品進行二次加工之後,再出售給西亞、非洲、南亞、遠東、東瀛和南高麗等地。”
對此李青葉沒有絲毫心理負擔,畢竟現在全球各地都有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智人不出口給這些地區,他們的日常食品中,也攜帶著放射性物質。
其他人思考了一會,發現這樣處理最好。
智人自己生產的無放射性食品,優先供應給員工吃,那些可能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食品,則轉賣給其他地區。
反正以當前全球各地的食品檢測標準,超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其實是很難檢測出來的,也沒有辦法清除。
就以小麥為例子,露西亞和玉茲汗國生產的小麥,其放射性物質含量絕對高於南美洲和南非洲生產小麥。
畢竟當年老毛子在自己的地盤炸了一大堆核彈,放射性物質塵埃早已經飄到周邊地區,並沉降到土壤和水體之中。
而超微量的放射性物質檢測,雖然可以進行,但是成本非常高。
特別是對於抽樣調查的食品而言,如果要求檢測這種微量資料,那全球各地的糧食都不用賣了。
微量這個詞語,有時候是可以靈活調整的。
以當前全球食品行業對於放射性物質含量的安全標準,各種儀器檢測出來的結果都是安全的。
包括東瀛福島地區生產的食品,放智人之前的地區,其放射性物質含量都在安全範圍內。
問題是,放射性物質不同於一般化學新增劑,特別是碳14之類的放射性物質,是可以透過人體的碳迴圈,進入到細胞和染色體之中的。
而更加麻煩的情況,是放射性物質產生的電離輻射,可以永久性損傷細胞中的基因。
如果是普通細胞,倒是沒有關係,但如果被損傷的細胞是生殖細胞,那就意味著這種基因損傷將被遺傳給後代。
放射性物質的輻射毒性,透過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一點點累積在體內。
然後透過幾代人的基因傳遞,基因損傷同樣被積累下來。
不孕不育、先天畸形、細胞癌變之類情況,在全球各地越來越高發。
這一場看不見的生物大滅絕,其實已經在地球上悄無聲息地上演著了。
李青葉現在只能救智人公司內部的員工,其他地區的人類,那就自求多福吧!
至於其他地區的勢力是否瞭解人類的基因損傷問題,李青葉可以非常肯定,各大列強肯定知道。
因為各大學術期刊,從2017年開始就有相關的論文出來了。
真以為那些列強的智庫和情報機構是擺設?他們早就知道了這些事情,只是不想公開而已。
現在其他地區的人類,其實只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投靠智人,另一個就是祈求自然變異,讓人類可以進化出適應放射性物質、微塑膠和尼古丁之類新基因。
不過自然變異這一條路,註定是非常殘酷的,其中99%的人類大機率是熬不過去的。
謝謝各位親的支援(ω`,求訂閱、收藏、月票和推薦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