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如何進言?明皇可是十分忌憚太子殿下參與朝政的”安華又一次問到了重點。
“是啊,值此大廈將傾的時刻,人人自危。殿下此刻更難自處了。但是他是太子,再難的事他也得做。不為別的,只因為他是大唐的太子,是大唐的後繼之君!”
李泌說完,安華和李泌同時陷入了沉默。
許久之後,安華首先打破了沉默“殿下此刻正在飽受煎熬吧。”
“不說他了,任他波浪滔天,於我這個世外之人何干。我們還是繼續過我們的小日子”李泌的臉上恢復了往日迷人的微笑。
也不知道是哪句話刺激到了安華,此刻的安華俏臉一片通紅,越發顯得迷人
“呸,誰跟你過小日子。我就不信你能有安生日子過。”安華嬌罵了李泌一句。轉身跑了出去。
李泌此刻也意識到了什麼,微微尷尬之後臉色變得凝重“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李泌轉身進入書房,不知道從哪個書箱裡扒拉出來一幅大唐坤輿圖,仔細的端詳了起來。
不知不覺間,天色竟然已然黑透。李泌站在大唐坤輿圖之前已經兩個時辰了。中間安華進來過幾次,看見李泌正在沉思便也不打擾,悄悄的退了出去。這一次,安華是來叫李泌吃飯的。話還沒有出口,便聽到了“噠噠噠”急速的敲門聲。安華還在氣惱,“怎麼這時還有人來打擾”正要開罵的時候,李泌說話了。
“安華,隨我迎客。”語氣不容安華質疑。
安華見李泌如此凝重,自己也意識到了事情的不一般。知道李泌隱居在此的人並不多,除了李泌的好友秦廣川之外,就只有太子殿下和自己了。秦先生先前也來拜訪過幾次,不過是早來晚歸罷了,不會在這個時候過來。那麼剩下的人,只有太子殿下了。
“先生,是殿下?”
“快隨我開門迎客。”李泌頭也不回的往門口走去,安華緊隨其後。
院門開啟,有兩個人影迅速的閃了進來。來人皆穿黑衣,斗篷遮住了面孔。領頭的人身高六尺左右,身形瘦削。後一個人身高八尺有餘,體型魁梧。李泌吩咐安華速速上茶,便將兩人引入正堂。魁梧之人立於門側並不進屋。瘦削之人隨李泌進屋之後,兩人東西昭穆而坐。此時,安華端著茶盞也進來了。安華放下茶盞,恭施一禮便退了出去。順帶著關上了門。
“渴死我了,你這裡也真忒遠”瘦削之人摘下斗篷端起茶盞牛飲了一口,說道。
“信王殿下不必著忙,在下別的沒有,茶水管夠。”李泌樂呵呵的笑道。
“你這書生,竟然要讓小王餓著與你談話”信王李瑝笑罵道。
“殿下莫急,晚飯早已備好。在下已經恭候殿下多時了”
“哦?你知道我要來?我三哥跟你說了?等會,你先讓人把飯食端上來,餓死小王了。”
李泌開啟門吩咐了安華上飯食,便又重新坐回了信王對面。
“飯食簡陋,讓殿下屈尊了。”
“沒那些事兒,你吃得我就吃得。”信王李瑝大咧咧的說道。
片刻之後,李瑝傻眼了。看著眼前擺的清粥小菜說道“這···還真簡陋”。
李泌啞然失笑“殿下莫急,知道殿下要來。所以今天特地燒了一隻山雞。殿下稍等片刻就好。”
“這才像話,知道我要來就該多準備幾個菜。這些白粥哪裡能充飢。”
“對了,你怎麼知道我要來?三哥跟你說了?”信王李瑝端起白粥哧溜喝了一口,問道。
“太子殿下今早方才來了信件,我便知道還會派人過來。太子身處深宮不宜前來。能代替太子殿下前來的只能是您這位太子殿下最好的兄弟了,而且您身居王府,要方便的多。”
“早就聽三哥說你神乎乎的,我還不信。今日一見,果不其然”李瑝端著白粥的手就沒有放下來過。可見是真餓了。“那雞還沒好啊”。一句話,讓李泌啞然失笑。
李瑝,唐玄宗明皇第二十三子,母親是盧美人,封信王。小時便皇三子李亨關係較好。李亨對於這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弟弟也是照顧有加。太子李瑛被廢之後,李亨即太子位。跟這位弟弟的關係越發緊密融洽了。這樣的關係在皇子之中甚為少見。
酒足飯飽之後,李瑝開腔了“吃飽了真舒坦,不過想起來這幾天發生的事就讓人窩火。我三哥讓我來問問你這書生的看法,三哥信你不疑,我可不信。”“你若說的不好,小王我是要罰你的。”
李泌心想,太子殿下這個弟弟,怎麼跟太子殿下吊了個個兒。太子殿下恭謹謙良,端莊深沉。這個信王殿下怎麼跟個紈絝一樣。
“殿下前來,所問之事一半在外,一半在內。”李泌呷了一口茶,緩緩說道。
這一句話,讓李瑝瞬間來了興趣“你快快說,小王要聽你如何扯謊。”
“於內之事,太子殿下身處朝堂,不知如何自處。於外之事,在於安賊往潼關而來,太子殿下想要退兵之法。”
“快說快說,急死我了。”信王焦急的催促道。
“這朝堂和疆場是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的。若單論疆場戰事則容易的多,只要封、高二將鎮守潼關,堅守不出。安賊就算等到了閻王,也必進不了長安城。安祿山一群烏合之眾,毫無目標可言,時間一久必然軍心潰散。眼下最令人擔心之事其實不在疆場,而在朝堂。朝堂政務皆由楊國忠一人把持,且深的陛下信重。偏偏這楊相國政事一竅不通不說,斂財弄權倒是挺有手段。安賊之反楊國忠也有責任。再者,陛下對於太子參政也是多有忌憚。太子殿下需記得能屈能伸,小心應付,該避讓的時候小心避讓,不該避讓的時候絕不妥協。太子殿下需記得,順利登基才是目的。只要是不影響我大唐基業,只要不影響太子殿下登基。其他的事情,統統可以忍讓。”
“特孃的!真不知道楊國忠那廝給父皇吃了什麼迷心藥。讓父皇這麼寵信於他”
“殿下勿要言此,陛下自“唐隆之變”之後受禪於先皇登基,至安賊兵反之前。整整43年的太平盛世,百姓富足,兵甲強盛,萬邦來朝,是何等的天朝氣象。此皆陛下之功。陛下之功,史書定會大書特書,陛下治下的太平盛世也必定會為後人稱頌。而今陛下70有餘,已古稀之年。人到了這個年紀,總會出點小差錯的。不犯錯的人生是不真實的。陛下之過,亦是人臣之過,我等應竭力勸諫陛下,親賢臣,遠小人。務必要撥亂反正,勿使局勢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