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聖火令到~~”
悠遠的聲音從遠處傳來,說話的一共有三人,嗓音各自不同,或蒼老,或雄壯,或高亢,但均怪模怪樣。
聲音雖厚,但語調不準,顯得極是生硬,一聽便是外域之人。
乾羅定睛看去,卻是四五十個身穿寬大白袍,白袍角上繡著一個火焰之形外域人,聯袂到了此地。
】
為首的共有三人。
中間那人身材高大,虯髯碧眼。
左側那人黃鬚鷹鼻,瘦如竹竿。
右側是個女子,一頭黑髮,和漢人無異,但眸子極澹,幾乎無色,年紀約莫二十三四歲,相貌卻是甚美。
三人手中各持一枚二尺鐵牌,想來就是明教傳承至寶“聖火令”。
乾羅既然想要打明尊城的主意,對於明教自然有諸多調查。
明教的前身便是大明尊教。
大明尊教在隋唐年間攪風攪雨,門內高手如雲,還有王世充這位梟雄。
可惜教主許開山習慣扮豬吃虎,結果真的成了豬,最終四分五裂。
位於中原的勢力分化為兩支,一支遠走崑崙創立明尊城,一支在黑木崖創立日月神教,二者各佔部分傳承。
隨著時間延續,明尊城和日月神教結合中原文化,修改自身教義,和先前改變極多,無論是教義還是武功,與當年的大明尊教已經截然不同。
如果把時間向前推移,推移至大明尊教的前身,卻是來自於波斯。
日月神教得到傳承較少,和漢文化融合較多,早已徹底分離,對波斯總教的命令,自是一個字也不會聽。
明教得到的傳承較多,與波斯總教有些聯絡,昔年四大法王中的紫衫龍王黛綺絲,便是波斯總教的聖女。
波斯總教內,武功以流雲使者、妙風使者、輝月使者為主,另有十二寶樹王精研教義,註釋經典。
類比的話,三使者是聖騎士,寶樹王則是大主教,地位自然是以寶樹王更高一籌,武功方面卻未必了。
寶樹王和護法使者一樣,繼承對應職務之後,自動獲得相應的名號。
十二寶樹王:
一者大聖,二者智慧,三者常勝,四者掌火,五者勤修,六者平等;
七者信心,八者鎮惡,九者正直,十者功德,十一齊心,十二俱明。
乾羅打眼一掃,發現在護法使者身後,有十二個金髮碧眼的老者,身上一股尊貴之氣,顯然是大權在握之人。
“前三人是護法使者,後十二個老頭兒應當就是寶樹王了!”
乾羅冷笑一聲,心說我已經把肉吞到了口中,莫說幾十個波斯人,就算是千軍萬馬,也要先問過手中長矛。
“來者何人!”
乾羅冷冷的說道。
流雲使者喝道:“我們是波斯總教護法使者,你們是明教中人,看到聖火令為何不跪?還不快快臣服?”
明教和波斯總教雖有聯絡,卻是若即若離,昔年陽頂天在位時,只有黛綺絲這麼個吉祥物,別的一概沒有。
門下弟兄,只認紫衫龍王,什麼波斯聖女之類,絕無一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