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瑜心說,英雄流淚,該當是美人安慰,用得著你這糟老頭子?
不過這話若是說出來,蕭遠山縱然沒氣死,也該口吐三大碗血,為了他的身家性命,還是不要氣他了。
“人家一對普通農夫,把你兒子養大不容易,自古親恩不如養恩,你老人家可別在這個時候犯渾!”
“老子活了六十多年,做人做事的道理,用得著你個毛頭小子教!”
蕭遠山大步離開,李瑾瑜心說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不就是我教你的。
原劇情中,蕭遠山心中鬱結,各種濫殺無辜,譚公譚婆趙錢孫之類死有餘辜,喬三槐夫婦和玄苦著實不該。
如今他提前解開鬱結,又得三和逸士多番開解,在李瑾瑜家中修養時,也看到李瑾瑜如何對待養父母。
相比於原劇情,卻是好多了!
蕭遠山大步離開,李瑾瑜飛速趕回去,一來需要混點功勞,二來打掃戰場這種事,別的人未必能做好。
至少,如果有人想要假死脫身,瞞不過李瑾瑜的天子望氣術。
……
“李爵爺,已經清點完畢。”
“竇將軍免禮,今日若非你及時帶兵來援,我們可就都危險了,在我這裡不必拘禮,坐下休息一會兒!”
竇天德也不客氣,他和李瑾瑜雖無交情,但本是將門世家,家中長輩,總歸能和尉遲真金、狄仁傑有交情。
主要還是狄仁傑。
有句話叫做“桃李滿天下”,形容門人弟子眾多,且大多學有成就,這句話就是用來形容狄仁傑的。
不論是當朝宰相張柬之,還是手握重兵的王孝傑、權善才、李楷固,全部都或多或少得到過狄仁傑提拔。
尤其是權善才,當年他誤砍昭陵的柏樹,李治盛怒之下想要處死他,幸虧狄仁傑求情,才成功保住性命。
竇天德的父親、叔叔、舅舅,剛好就是權善才麾下的副將、中郎將。
雖說這關係看起來有點遠,但在朝堂之上,這便是順理成章的關係。
簡而言之四個字——人情世故!
再怎麼直腸子的人,只要是在朝堂上混,就必須要懂人情世故!
不懂人情,就會出事故!
竇天德或許不需要這些功勞,但手下那群弟兄拼死拼活,若是不給他們討一份獎賞,如何能夠服眾?
再者說了,他憑什麼不要?
拼死拼活血戰連連,功勞本就是他應得的,哪有拒絕的道理?
竇天德性格剛正不假,但不代表他不想升官,光明正大憑本事立功,若是不給功勞,那才是真的說不過去。
本次功勞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一部分是倭寇。
無論片山聰他們是什麼身份,是什麼來歷,統統都算作是倭寇。
東瀛和中原隔海相望,這個時代的大船終歸不能戰勝風浪,倭寇雖然無法形成規模,卻也是個不小的禍害。
尤其做海上生意,即便是巨鯨幫那種大勢力,也遇到過不怕死的倭寇!
清除倭寇,自然是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