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的大殿極其雄偉,畢竟是天鴻神國的排面,這套宮殿在元塵見過的修建規模中,也只有天庭的帝宮有資格與其比擬。
朝堂之上,百官以文、武分為兩列,站在百官之首的男子便是當今宰相,公乘儀武,他修為臻至王尊巔峰,實力比起華鎣長公主來說只強不弱。
“返璞歸真?!”公乘儀武見到身穿青龍劍袍的男子,心中大駭。
在百官之中,公乘儀武的武道天賦最高,修為亦是最強,只可惜公乘儀武早年當官,一旦選擇臣服天鴻神國的皇族,他便是心境有缺,終身再無可能踏入帝皇之道。
人只要跪久了,便是再也站不起來!
公乘儀武選擇了臣服國主,那他便是失去了自己的帝皇之心,這一跪,葬送了公乘儀武的帝皇之路。
不過公乘儀武在君王境界沉浮多年,一身修為早已登峰化極,若不是心境影響著公乘儀武無法突破,他應該早就成為了天鴻神國的第十三位皇尊強者。
即便不封皇,公乘儀武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以他多年為天鴻神國效力的忠心,走到最後國主也是會賞賜下一枚帝皇玉璽,看看公乘儀武有沒有這個機緣能夠煉化先人的帝皇玉璽,封就偽皇。
其實在天鴻神國的三公九卿裡面,“三公”都是憑藉自己實力與意志成就帝皇的存在,包括博元公在內,他們都是實打實地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成就皇路。
可位列“九卿”的幾位,他們所謂的帝皇修為其實幾乎都是偽皇境界,這些人裡面,一部分是皇族遺眷,有著皇室先祖的帝皇玉璽,另一部分則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國主賞賜下的帝皇玉璽順利融合才能如願成就帝皇。
天鴻神國立國時間長久,底蘊難以想象。
連當初的異族,都能在危急關頭拿出部分完整的帝皇玉璽,供那些君王巔峰的強者煉化踏入皇境,別提是天鴻神國的皇族寶庫。
“九卿”之內,也是有幾位順利融合帝皇玉璽真正踏入皇境的存在,他們的情況與拜月魔教的閻豐副教主差不多,都是在同修一門功法的情況下,由尚且活著的皇尊嫁以帝皇玉璽,以師出同源且運氣極好的條件下才能辦到。
不過這樣的皇境武者,失去了堪破帝路的機會,對於他們來說,踏入皇境只不過是為了延續家族或者宗門的輝煌,進而最後的苟延殘喘。
真正的帝皇級存在,天鴻神國即便是算是隱藏的力量,也絕不會超過雙手之數,明面上提現出來的皇尊更是稀少。
博元公雖然沒有帶著無塵劍皇直接來到國度,可國度上下皆是知曉,他們天鴻神國降臨了一位神秘的真皇強者,如今博元公身旁的男子看起來像是一個凡人,可卻沒有一個人會把他當做真正的凡人看待。
“許久不見,鴻明,看起來你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博元公作為皇尊,自然不需要在朝堂上下跪,他像是同老朋友見面一般打著招呼。
天鴻神國的歷代國主,在加封帝尊後,都可以擺脫自己原先的輩分中間字,冠以絕無僅有的“鴻”字輩,當今國主鴻明帝尊便是如此,他皇中稱帝的時間,已有三百多萬年,算是相當年輕的帝尊大能。
任何一位武道帝皇,會選擇加入一方神國,都會有自己的原因,不然他們早就割據一方,自立為國。
博元公年少之時,便是鴻明帝尊的摯友,後來又是娶了鴻明帝尊妹妹,華鎣長公主自然是親上加親,成為了一家人。
出於好友的情誼,以及對華鎣長公主的愛意,博元公才會選擇留在天鴻神國,協助鴻明帝尊成就大業。
其實博元公本人並非是天鴻神國人士,他的祖上乃是太阿神國的一位大將軍,只不過後來家族被流放才會逃亡到天鴻神國,最後被上一任國主看中,挑選為鴻明帝尊還是太子時候的陪讀。
博元公的修煉天賦極高,年少時更是常常不服鴻明帝尊,雖然是陪讀,可上任國主卻是給予了博元公極高的自由,可以那時身為太子的鴻明帝尊進行管教,兩人打著打著便是情誼越發真摯,一路走到了今日。
元塵聽到博元公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心想上任國主可真是做了筆好買賣,他之所以選擇博元公作為太子陪讀,肯定不是無的放矢,他讓年輕時的博元公成為太子陪讀,又是給予權力不懼皇權,很顯然那個時候,前任國主已經看出博元公有帝皇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