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國,京都市。
華夏科學院。
科學院某棟樓前的小路上,一年長的老頭和一名四十來歲的男子正散步聊天。
這兩個人,在華夏國可是大名鼎鼎。
一個是華夏科學院的院士週中德,一個是華夏AI技術研究所的負責人趙志鵬。
“老師,近來身體還好吧?”
趙志鵬這一次從海城來京都市,就是為了見自己老師週中德院士的。
“還好,還好,身體可健康著呢,你能常來看我,已經很不錯了,在我的學生裡面,你是跑華科院最勤快的一個。”
週中德院士笑著說道。
趙志鵬摸了摸後腦勺,也是笑著說道:“嘿嘿,老師待我如同家人一般,我一有時間,就肯定要回來看望老師的。”
“志鵬啊,你這一次回來,我還真有一個事情,要跟你好好的交代一下。”週中德院士認真的說道:“這一次的華夏科技成就獎,組委會那邊,在AI技術和能源技術兩個領域徘徊,你們華夏AI技術研究所可要加把勁啊。”
“就是基本確定在這兩個領域,頒這一次的科技成就獎了嗎?”
趙志鵬聞言,激動的問道。
華夏科技成就獎,是趙志鵬畢生夢寐以求的一個榮譽,自己研究AI技術,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透過AI拿到華夏科技成就獎。
“是啊,可是陳斌他們的新清潔能源科技專案,已經到尾聲了,你們的智腦專案研究,現在進行的怎麼樣了?”
週中德院士問道。
對於華夏科技成就獎,週中德院士從情理上面,自然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拿到。
畢竟AI技術和能源技術,是當前科研發展的兩個大方向,誰也不會比誰低。
但週中德院士也明白,要想拿到華夏科技成就獎,那就必須將相對應領域的專案做出來。
陳斌是週中德院士一位老友的學生,和趙志鵬是校友,他負責的是新清潔能源專案,而趙志鵬負責的是智腦專案。
但眼下陳斌的新清潔能源專案,已經快要完成了。
“老師,陳斌他們那麼快嗎?一年前我記得他們這個專案卡住了,現在解決了?”
趙志鵬知道,自己在獲得華夏科技成就獎的道路上,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陳斌了。
週中德院士微微點頭:“是啊,陳斌他們的專案,大半年前就比較順利的開始推進了,再過一段時間,或許就能讓國家推廣了。”
趙志鵬一聽到這兒,頓時就慌了。
“老師,我,我......我們的智腦專案,前一段時間有兩個難題,現在解決了一個......”
週中德院士散步停下來,看著趙志鵬,問道:“前一段時間,你不是見過那個沈躍嗎?你還邀請了他參加你們研究所的會以,對不對?”
趙志鵬點頭道:“是的老師,沈躍在會議上就直接替我們詳細的解決了一個難題,但是還剩下最後一個攻克難關。”
“沈躍沒有給出意見嗎?”
“給了,沈躍說智腦要想達到像人腦那樣的運作,就需要用神經元感應技術,來讓智腦學習人腦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虛擬構建。”
趙志鵬為難的說道。
“神經元感應技術學習人腦運作,這確實是個好辦法,我們之前似乎就沒有想到過。”
週中德院士聞言之後,心中對那個沈躍更加讚賞了。
“是,老師,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可是神經元感應技術,這項技術目前也是在研究中吧?”
趙志鵬一語道出了智腦專案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