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蕭玥珈的奎森特基金會很賺錢,可是也只是錢而已,而且賺來的錢卻是反向流動回到國內實體的運作裡。
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在經濟學的屬性上有高低,甚至於貴賤之分。
但是放在個人身上,特別是在華國的思想體制中,卻是相反的存在。
同等身家的金融家與產業家,在華國,二者的話語權是完全不同。
無他,因為華國的立國理論早已指出了,‘產業家種樹,金融家摘果’。
銀行、基金、投資公司這些機構往往關心的不是生產、營銷、經營品牌,而是儘可能快地將企業股份低買高賣、賺取差價。
不加節制的金融衍生產品崩潰會引發了社會信用體系的坍塌,進一步連累實體經濟遭災受難。
成百上千企業破產、成千上萬人失業,企業家和大眾要為金融家闖下的禍買單!
所以華國的經濟體系,從一開始將央行收歸國有,便建立了層層的保護機制。
它也許是僵化的,非效率的,但是,它是有良心的。
一行三會的制度,防止了金融寡頭的產生。
公平正義是絕大多數人的公平正義,而非金融家的公平正義,這和漂亮國的社會體系有著最本質的區別。
吳楚之可不想自絕於這個規矩,種花家的人要守種花家的規矩。
何況,吳楚之此時並沒有對股權進行劃轉。
他對蕭玥珈的承諾在未來是有效的,奎森特屬於她。
但是,是屬於他和她的孩子,而非她個人。
自己建立的經濟體系,後期對其拆分是必然的。
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出現在華國,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吳家可以崛起,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但僅此而已。
富絕不可以敵國。
也沒必要,且好好活著,不好嗎?
把晶片這一件事做好,他就算是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活那麼累,幹什麼?
延續上華國晶片發展的道路,最後功成不必在他。
重生一世,吳楚之看得很透徹。
六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要陪,哪有那麼多的時間去玩那些狗屁倒灶的事?
……
回了寢室,孔昊躺在床上開始認真琢磨起軟體的事來。
今天發生的一切,讓他心裡有些亂。
自己這位兄弟發展的太快了,快到了他如果不拼命則會嚴重拖後腿的地步。
這一點,孔昊很不想承認。
和吳楚之這種勤奮鑄就的學霸不一樣,天才的他從小就是靠著智商在碾壓別人。
他一直認為,自己只需要稍微努努力,便可以做好任何事。
過往諸事,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