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之笑了起來,“其實我們和windows可以長期共存的,你讓你的系統主動去支援windows,可以節約不少的力量。
我們不用動不動就想打敗誰,先和氣生財最重要。
如你所言,想要完全的實現我們的系統獨霸市場,在pc方面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同化過程。
pc是重要的生產力工具,無論是程式設計、設計、文案創作、辦公處理等方面的應用,很多的軟體都是國外的軟體。
而且這些軟體背後有些是隻在微軟的windows上執行,你要他們獨立開發我們系統的版本,特別是很多漂亮國的軟體要給你開發新版本,那就非常困難了。
這樣也很難說能夠培養起使用者的習慣來。
只有經過長期的共存後,最後在透過你的方法和一點兒運氣,伺機倒逼轉換。。”
吳楚之固有的思維一直認為,安卓和微軟需要各個擊破。
他要做的手機系統,其實目標就是取代安卓,甚至他在排列時間表上,是自我要求一定要先於安卓誕生的時間點做出來。
但沒想到,孔昊給了他一個驚喜,直接提出了後面鴻蒙的理念。
這相當於同時在打安卓和微軟。
不,應該說,我兄弟要做的就是鴻蒙!
從現在開始,就計劃做原本華唯十幾年後才開始啟動的鴻蒙……
其實倒也不是不行,理念也不算超前。
‘移動互聯’這個理念這並不跨時代,微軟正在做的wince2.0便是這樣的系統。
甚至它的原型發展得非常的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windows95剛退出的時候。
早在90年代中期,卡西歐公司就推出第一款採用windows ce 1.0作業系統的蛤殼式pda。
這算是第一家推出真正稱得上手掌尺寸的掌上電腦廠商。
而在世紀初的頭幾年,喬布斯的iphone還沒有出街之前,htc就已經拿出了好幾款wince手機了。
當年‘火腿腸’就是靠著wince系統在palm、黑莓系統紅火的時候殺出一片天。
而安卓系統最開始只是個基於linux系統搞出來的小玩意,財大氣粗的谷歌在安卓創始人資金緊張的時候將其收入囊中。
最初的谷歌,遠沒想過安卓系統會發展得如此迅速。
還記得那個山寨機橫行的年代嗎?
聯科發提供公版,於是造手機變得跟造電視機一樣簡單。
那個年代才是真正行業百花齊放,各種創意層出不窮。
但大家都停留在簡單的功能機時代,並未向著智慧手機方向發展。
為什麼?
是因為沒有人提供一個足夠簡單,足夠廉價,適配性足夠好的系統。
這就是安卓成功的原因。
其實也是微軟自己的傲慢,令wince的門檻太高了,導致了最後它自身在移動端的失敗與安卓的崛起。
後來,當微軟看到安卓系統和ios系統崛起之後,看到移動操作市場的商機後微軟便推出了更具現代化的wp系統。
但為時已晚, 其功能和體驗遠不及成熟的安卓和ios系統。
即便一開始也有很多手機廠商針對全新的wp系統釋出新款手機, 但市場競爭是激烈殘酷, wp系統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正式宣告失敗。
孔昊望著天花板若有所思,“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們的系統在侵吞移動端的同時, 去主動相容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