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授一提海蛇國,明舟便一拍腦門,像是想起了什麼。【無彈窗.】我聽到此處,也不禁好奇,問道:“那海蛇國,是幹什麼的?”旱魃……不,或者該說是魏立名,他沒有說話,反倒是周玄業說道:“說起海蛇國,不得不提一下西洋雜記。”周玄業這人是挺博學多才的,平日裡閒著的時候,大多是喝茶、看書、下棋,日子過的像個老人家。
看樣子,這本西洋雜記他是看過的。說話間,便講起了這海蛇國的來歷。
這事兒得從明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說起。當時,明朝國力豐厚,內外安定,再加上國外貿易的興起以及一些政治上的原因,明成祖命鄭和先後帶領兩萬多人,七次航海,曾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這次航行,比麥哲倫、哥倫布等人提前了一個世紀,被譽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甚至曾有人預測,鄭和曾經早先一步發現美洲,只不過中間隔著大洋,再加上美洲地域遼闊,中國人不善侵略,所以並未將美洲放在眼裡,反倒是後來,歐洲人發明了槍支,在美洲大量屠殺和奴役當地土著,實在可恨。
而西洋雜記,據說是鄭和船上的一個航海士所寫,寫的皆是一些航海途中的所見所聞,因古人善於誇張,對於不明白的東西,總喜歡加以臆測或冠之以鬼神,因此那本西洋雜記的內容,有些浮誇和光怪陸離,說是一本海上的《西遊記》也不為過,因而難以作為史籍考證,所以非常的偏門,難為周玄業居然還看過這麼偏門的書。
那書中就記載,船隻航行到西太平洋的位置時,遇到過一個海上之國,稱之為海蛇國。
海蛇國國人體態修長勁瘦,胸膛高聳凸出,雙目較中原人大,輪廓深厚,靠海吃海,主食為漁獵,不食鳥禽。
海蛇國為二十四個大大小小的島嶼組成,島上林密繁茂,鬱鬱蔥蔥,沒有大型猛獸,但多毒蟲毒蛇,島民善於馴蛇,取蛇毒,淬於毒箭之上,若有人犯,則射毒箭,操縱毒蟲反擊。
除此之外,海蛇國的人之所以被稱為海蛇,是因為他們有一項特殊的本領,就是能長時間的閉氣,並且能潛入深水中,如同海蛇一樣。
海蛇族人也有海葬的習俗,由於不善編織,因此酷愛中原的布匹、絲綢,島下產出一種如同硨磲一樣的貝類,能吸收月光。
周玄業說完,道:“群島、月光、海葬,這三點都對上了,看樣子,那幽靈島,或許就是曾經的海蛇國,只不過,其餘的島嶼,應該是在地質活動中毀滅了。”魏立名嗯了一聲,接著往下講。
在斷定這地方就是西洋雜記中所寫的海蛇國時,眾人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夏教授更是激動,道:“這海底,很可能有海蛇國的遺蹟,不行,我要親自下去看看。”明舟試圖阻止他,比較夏教授年紀還是有些大了,但夏教授哪裡肯聽,這些人,只要扯到自己的專業領域,那就絕對是瘋狂的。
海蛇國人,書中記載,能憑藉人的肉身在海底活動。要知道,海水的水壓,在沒有現代裝置的情況下,正常人最多下潛個二三十米也就是極限了。
而利用現代化的裝備,目前最高的潛水紀錄,是一個埃及人創造出來的,據說是水下三百多米。
這個深度對於人來說是很恐怖的,而且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夏教授雖然身子骨硬朗,但一行人都沒有經過專業的潛水訓練,即便船上有最好的潛水裝置,六七十米也就差不多了,對於夏教授這幫人來說,還是有難度的。
在一行人的勸阻下,夏教授最終還是妥協了,決定便還是由魏立名五人,潛入海底打探情況。
當天吃過午飯,休息了兩個多鐘頭後,在風平浪靜的下午時分,一行五人,穿戴好了當時國內頂尖的潛水裝置,紛紛入水,沿著石柱一路往下潛,試圖到達海底,尋摸到關於海蛇國的蛛絲馬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整個海底的走勢,是呈現漏斗狀的,越靠外,海水越淺,因此三十米左右,眾人便到了底。
三十多米深的海底,也是漆黑一片,藉著水下探照燈,可以看到各種游來游去的海生物。
海底密佈著礁石、海沙,傾斜的走勢,使得人只能不斷加深。三十米的深度,對於他們來說,暫時還不算什麼,所以一行人遊的很慢,將燈光打到最大,觀察著周圍的水域以及水底的情況。
很快,五人就相繼在海底發現了不同的遺蹟,或是些石頭,或是些鐵片兒,或是些佈滿灰白色顆粒物的,造型像陶罐一樣的東西。
這些東西,如果是普通人看見,八成很難注意到,恐怕會很輕易的,將它們和海底普通的沙石混為一體。
但魏立名等人可不是普通人,他們都是非常專業的人士,而且考古、進化學、生物學,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魏立名和彩雲這麼賣命的下水,何嘗不是在好奇這裡的獨特磁場下的生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