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沒有管他們,是對跳得最歡的南石郡興兵了!
如果,何掌櫃是說如果。
趙統領帶領的這批人,衝他們而來,他們早被人連根拔起!碾得渣都不剩了,他們再厲害,兵馬再強,能強過南石五萬精兵!
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好不好!
所以郡主就是仁德!給他們這些人機會!
好在,信仰大司馬霍舟霍大人憐他們都是百山郡土生土長的人,知道他們‘知識不夠’‘人云亦云’、‘被人利用’,只要他們交夠十萬兩銀子,就放他們一馬。
暫時拿不出銀兩的也沒關係,可以按月償還,還可以將神像雕刻成接近郡主容貌的樣子減少百分之一的欠債。
真是很有彈性的為他們著想了。
不過,聽說雕神像這一點,霍司馬回去後被郡主府訓斥。
但下面的人都覺得這是很好的向郡主府表達衷心的方式,很多家都開始做了。
至於他們這些人,何必如此卑微,撤出百山郡不是就好。
哪有那麼簡單。
一開始百山郡一系在魏家龐大的家業中,根本不算什麼。
百山郡又窮又偏僻,耗子經過都不留窩的地方,他何大柱就是一個打秋風的邊緣人物,指望著雲豐郡接濟過活。
所以他這邊死了都沒人重視。
郡主建設百山郡的時候,他們……他們一開始沒有放在眼裡……
何大柱包括雲豐郡魏家的負責人,恐怕都沒把百山郡和百山郡主太放在眼裡。
誰知道,百山郡能起來的這麼快?!
他們私下算過了,這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銀兩,還有源源不絕的人才積累。
絕對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後來,他們覺得事情不對,要反抗的時候,已經沒了反抗的餘地。
他們就透過小動作想將這裡半死不活的魏家一系轉移到雲豐郡,與那邊龐大的支脈匯合。
可,風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了。
或者說,自從百山郡很多見都沒見過的好東西被販賣或者租賃出去後,誰家商行現在在百山郡沒有總部,外面的商會和同行都會看輕你三分。
所以,他們只能留下來,是的靠雲豐郡那邊輸血,維持這邊的光鮮,否則他們現在都不好出去做生意。
魏家的浮光錦祭出去都沒有太大作用,因為百山郡有更受歡迎的絲錦、有日行百里的策車駕、有重力機械,這個他沒見過。
但絕對是好東西,開山、開路,非常好用。
最近這種趨勢已經不止周圍幾個郡信任百山郡的實力,信任能在百山郡生存的商家都是有一技之長的商家。
就連天天給他輸血的雲豐郡人,都快有這種錯誤的預判了。
認為他能讓魏家在百山郡堅持到現在一定有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