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口走來之人一身青衣,搖著一把鵝毛扇,看那張壞壞的笑臉應該只有三十四五歲左右,卻很“賣老”地留了三寸長的鬍子,不過修剪得倒是很漂亮。
書瑤前世聽說過一個橋段,也不知是真是假,說的是金舌頭深愛一個女子,卻求而不得,自那女子另嫁他人後就蓄起鬍子了。
在書瑤的印象中,前世,直到書瑤與甄柯靈同歸於盡那年,金舌頭似乎還是獨身一人。
在書瑤看來,如此深情之人,又是眾所周知寧折不彎的硬舌頭,應該不會是壞人,至少,不會太壞。
“金叔叔,”徐念兒一見金喜達就撲上去拉著他的手,“這些壞人欺負瑤妹妹他們。”
金叔叔?金舌頭?楊縣令趕緊親自迎過來:“對,對,當然對。金公子大駕光臨敝縣,真是我們玉林縣的榮幸,金公子說得沒錯,我朝一向不提倡愚孝。”
當今聖上的親祖母(諡號“孝恭皇后”)在先皇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為了那張龍椅,先皇和當今太皇太后可沒少鬥,連帶當今皇上小時候都好幾次差點被弄死。
皇上登基不久,太皇太后就“主動”去佛堂了,同時,眾多大家、大文豪開始強調“孝,但不愚孝”。
楊縣令的心裡直打鼓啊,早知道他剛才就不應該多嘴,要敲打夏書傑什麼時候不行?
這金舌頭雖說沒有官職,但是,即使是當朝那些一品大員,又有哪個不要給他幾分面子,人家可是皇上金口玉言的“朕的至交好友”。
更重要的是,這個金舌頭跟皇上一樣喜歡到處遊歷,而每次回京,不要多久,總有一些貪官惡霸要倒黴。至於誰捅到皇上那兒去的,不得而知。
金喜達施了一禮,淡淡道:“在下應徐老夫人邀請來做個見證人而已,楊大人忙您的。聖上經常說,官易當,父母官不易做啊。”
金喜達的話意味深長,那個“啊”字拖了很長的尾音,讓楊縣令的心不由地跟著顫了顫。回到座位的時候,師爺遞過來一張紙擺在他案前,讓他更加肯定了金喜達剛才的話是有所指的,紙上寫著:那位金舌頭在人群外圍站了好一會兒了。
很快,徐老夫人請來的各位見證人陸續到齊,其中幾位是夏家豆腐攤的忠實顧客,府裡的女人、孩子每日都指定要吃夏家的豆腐腦、豆漿。現在有人找夏家小東家的麻煩,萬一斷了府裡的供應怎麼辦?所以一接到邀請就趕緊趕過來了。
而那些酒樓掌櫃則對夏家豆腐很好奇,有機會過來學學秘方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不但自己來了,還帶上自己店裡做豆腐的師傅來了。
人既已到齊,立即全部移到了不遠處的張記豆腐坊,張記的東家很熱情地讓夥計騰出地方給梅姨、阿娟嫂、和孫大媳婦三位。
楊縣令、師爺、各位見證人、夏霖宇兄弟、以及夏書傑三兄妹姐弟被安排圍坐一圈,真的是360度無死角,外圍還圍了好多群眾。
書傑抱著書瑤在眾目睽睽下親自檢驗了一遍所有備料。
張記放豆子和水的缸子都很高,裡面的東西卻沒有那麼多,書瑤暗笑,一念之間,很輕鬆又不露絲毫痕跡地把泡好的黃豆和準備煮漿的水都換了。
磨漿、過濾、煮漿、點漿、包漿……
所有程式、動作都是在“萬眾矚目”下完成的,連材料都是人家張記原有的。
在場的做豆腐老手都失望了,哪有什麼秘方?說起來還沒有他們做得精細呢?
可是偏偏,煮漿的時候就開始有陣陣不一樣的豆香味飄來,聞了就讓人感覺口渴想喝豆漿的那種。
……
張記的夥計幫忙端著一碗碗豆漿、豆腐腦分發,眾位見證人吃喝得是個個唇齒留香,讚不絕口。他們很多人平常也吃,但這剛起鍋的,味道自然又更好一些。
金舌頭大聲嘆道:“勝似玉露瓊漿。”
張記的東家震驚了,這是他們家備的料啊。同樣的東西,他們的程式還更講究些,怎麼就做不出這種味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