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
“這就是藍橋星系?”
看著窗外一片深邃但又平常無比的星空,顧維的表情在期待中隱隱有些失望:
“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的嘛,我還以為這能用這名字的星系,能見著啥稀奇的現象呢。”
正如顧維所說。
此時此刻,星幕外的景象雖然依舊讓他這個地球人有點小興奮,但這種情緒更多是源自地球“土著”對宇宙的好奇,而非某種奇特現象帶來的震撼。
他原以為藍橋星系會和之前見到的、如同綠色絲巾的磁重聯帶一樣,自身帶著某些特殊現象——比如說某個尺度上看像是一座藍色的橋等等.
“這你就想多啦,”今天的咩咩換成了個金字塔模樣的面板,圍在顧維身邊飄來飄去:“藍橋星系的名字源自星系併入聯盟時最強大的文明,那個文明在行星時期用某種高強度的藍色合金搭建了一座通往最近衛星的太空橋樑,那座橋建成後被他們視作了精神象徵,於是整個文明便以藍橋自稱了。”
“實際上你想想也知道,天體現象很多時候往往代表著‘不穩定’,那種區域可不適合改造成垃圾站或者放置其他一些重要樞紐。”
顧維摸了摸下巴:“原來如此.”
以某種奇觀作為文明象徵確實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例如地球上的埃及就被很多人稱為金字塔文明,古中國也被普遍認為是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的集合體等等。
如果地球不爆發S3戰爭順利發展到星際時代,也許也會以某個巨型工程而非地球為代稱。
隨後顧維頓了頓,心中又冒出了一股好奇:“對了,咩咩,那藍橋文明又是怎麼發展成垃圾站的?”
“聯盟決議唄,”咩咩語氣輕飄飄的:“藍橋星系內幾乎沒有黑洞和脈衝星存在,輻射和引力效應很微弱.或者說很平衡,另外星系內暗物質場分佈均勻,星際雜質和塵埃含量也很少,代表著不會發生摩擦導致的加熱或分解。”
“這種第一代星系在宇宙中不能說是孤本,但相較於第一代恆星還是要少上很多的,如果再加上地段偏僻的條件那就更難找了——垃圾場總不能設立在繁華地段吧?”
顧維頓時一愣。
什麼?
藍橋星系居然是第一代星系?
早先提及過。
按照現代宇宙學理論,138億年前,大爆炸產生了宇宙。
在宇宙剛誕生的一段時間內,到處都是一片黑暗,直到1億—2億年後,才出現了古老的第一代恆星,發出照亮宇宙的第一縷曙光。
第一代恆星主導了宇宙中首批金屬元素的產生,併為宇宙再電離過程提供了主要能量。
在顧維穿越之前,地球天體物理學界只是找到了一些第一代恆星的線索或者說候選。
比如老美找到的GNz11、以及兔子們發現的LAMOSTJ10102358等等。
順帶一提,咱們頭頂上的太陽屬於第三代恆星——嗯,第!三!代!,巧了不是?
而比起第一代恆星,第一代星系就更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