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物理發現最重要的人員,張碩的參會對會議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到了會議邀請以後,好幾個人都特別打電話過來詢問他是否會參會,張碩考慮一番,最終還是同意了。
這種會議,意義還是很大的。
在物理研究的方向上,源點論只是一個理論方向,張碩非常確定源點論基礎的正確,但理論不只是有基礎,還會衍生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建造在基礎之上的內容就不一定正確了。
另外,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研究就是完善的,源點論的研究也只是有了起步,還需要很多內容進行填充。
有句話說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能所和核子組織聯合在大亞灣舉辦的國際會議,核心內容就是能量力場規範理論以及拓展的理論物理成果。
另外,就是實驗方向的研究。
會議上肯定會有很多的報告,包括過去一年時間內,國際上有關混亂力場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一些直接性的實驗內容。
張碩也想聽聽具體有什麼新內容。
在決定去參會以後,他也帶上了源點論研究辦公室的湯海益、郭華,再加上原本就要參會的楊海峰,邱志超等物理學院的人,蘇東大學組建了個七人小團隊。
混亂力場,是高能物理領域的實驗發現,但實際上已經不限制領域了,因為能量力場規範理論關係到了四大力,會和每一個物理領域具有相關性,更不用說量子物理。
在路上的時候,楊海峰就感嘆道,“沒想到,只過了短短兩年,變化有這麼大,還記得上一次和你一起去參加ICHEP,當時你們在會議上公佈了未知物理現象,我還覺得很驚訝,感覺有點太草率了。”
“現在想想,我是真的老了……”
楊海峰苦笑的搖了搖頭,“你的能量力場規範理論,已經成為國際理論物理領域最重大的內容。”
“相關的研究有很多,這就代表著新方向,我也在做這個研究,希望能用粒子標準模型相關的理論去解析混亂力場,只不過到現在都沒什麼拿的出手的成果……”
他說著有些無奈。
到了他這個年齡來說,想要做一些新的研究太難了。
混亂力場,代表著新的方向,而新的方向需要新的思維。
每當做研究的時候,他的思維邏輯總是被框在固有的知識體系下,就很難想到一些新的東西。
這就是龐大知識帶來的思維固化,不管是做哪方面的研究,都能夠找到與之對應的知識體系。
這些知識體系,反過來就會限制思維和想法。
張碩心有慼慼的點頭,“確實是這樣啊,我們的專案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在設計實驗的時候,我下意識就覺得該用粒子束作為研究物件,後來還是薛教授說,單元素也可以……”
“這才讓我恍然大悟,決定改一下研究物件,先研究單元素物質。”
楊海峰的表情則是怪怪的,他已經是年過65的人了,說起知識帶來的思維固化,結果被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感同身受?
他搖了搖頭,轉而談起了張碩的專案,“你們的實驗怎麼樣?有進展嗎?”
“現在都在準備階段,還是比較期待的。”
“有期待就好啊。”
楊海峰點了點頭,又問了幾句就沒有再說了,他知道張碩是做理論驗證實驗,看好不看好說出來也沒意義,因為他不做這個方向的研究,連理論的內容都只是看過而已。
他說起了結果,“如果你們的實驗有發現,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理論的基礎是正確的,對吧?”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