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怒吼,冰雪嚴寒,天地間一片雪白!大雪紛飛中烏水河畔卻呈現出熱火朝天之勢!
身穿便裝的羅通、長樂與馬周等大小官員一起走在烏水河畔。
在他們的左側,數萬名青壯百姓正冒著嚴寒,揮舞著鋤頭,挖著一條長長的溝壑。
“進度如何?”羅通看著乾的熱火朝天的百姓,心中趕到了些許寬慰。開渠是又苦又累的事情,大冬天裡,有的百姓也不可避免的大汗淋漓,但是羅通還是從他們臉上看出了對未來的希望,臉上的那股麻木的表情統統消失不見了。
關於如何治理夏州!
羅通曾倉促的向大家灌輸了以點帶面、輻射四周的治理理念!二十一世紀的大型城市、城市帶都是這麼發展起來,羅通並不陌生。
夏州本就處於草原關外,地處偏遠,若在沒有一個經濟心中,就算花十倍力也是枉然。倒不如直接將資金投入夏州境內最大的城池朔方,把朔方發展成夏州的經濟中心,吸引商販來此!
夏州文吏寥寥,但個個都是這個時代的尖端人才,又如何不知這個法子之妙?
掌管政務的文吏便對這個主題展開了商議!
在議政時,羅通根據各人所長,任命杜荷主管銀錢統計,馬周主管經濟開發、上官儀主管行政事務!
馬周幹略不凡,在羅通離開朔方後,第一步發展計劃也隨之展開。
朔方缺水,城裡水井只夠飲用,遇到乾旱時節,還有水井斷水的可能。這灌溉田地,種植蔬菜所用的水大多都要前往數里外的烏水河取水極不方便。
馬周的第一步計劃就是開通一條通往朔方的河渠,給朔方百姓開啟方便之門。
在這裡馬周吸取了隋煬帝楊廣的教訓:楊廣開啟運河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他卻弄得天怒人怨,天下百姓人人反之,對其恨之入骨。主要原因便是過於心急,不恤民力的強行而為。以至於地方官員,強迫百姓下河,沒日沒夜的埋頭苦幹,連腰間都讓水浸泡的發爛,長出了蛆蟲。百姓為了逃避這種罪,甚至不惜將自己的手腳打斷,成為殘廢,稱之為福手福足。
為了不重蹈覆轍,在開河渠之前,馬周便耐心的將開河渠的用意目的什麼詳細的告之百姓,而且也不強求百姓服勞役,只是許諾參加開河渠者,管吃管住,還有工錢拿。
朔方百姓、退役的朔方軍本就因為唐朝的政策被困朔方,家無餘糧,生活依靠接濟。大冬天的也無事可幹,面對這種唐朝這合乎情理的招工,一個個都表現的極為踴躍,短期內便募集了六萬餘名百姓。
羅通作為夏州都督,儘管將至關重要的經濟板塊這一塊交給了馬周全權處理,卻也不是任由他肆意而為,不聞不問的當一個糊塗都督。
看了馬周的發展計劃、工程進度之類的公文,便帶上好奇寶寶長樂公主特地看看河渠的挖掘工作。
“賓王!河渠進度如何?春耕前能不能貫通?”河渠能否貫通關係到春耕,而春耕是否順利,直接意味著來年是否有個好的收成,春耕將至,羅通因此對此格外重視,
“已經完成了三成進度……開春下種耕種的時候應該能夠完工。”羅通一大早就趕來這裡,令馬周感到十分意外,不過心底卻有著小小的高興。羅通回到朔方的第一天就來這裡說明他掛念此事,這是身為夏州都督應該做的事情。於是很熱情的給他介紹著這河渠的情況。
“這條河渠是第一步,烏水源頭是契吳山,我問過許多地方老者,他們從未聽過烏水斷流一事,足見烏水水源充足,完全可以開個河渠,灌溉整個夏州。不過依照現在的情況,此事要從長計議。我大唐現在的情況還不足以展開浩大的工程,河渠可以放一放。”
順著河渠方向走去,行不過裡許,看到數千名魁梧健壯百姓舞動著鋤頭、鐵釺、鐵錘!儘管他們幹得十分賣命,但是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因為這裡全部是堅硬的石頭,一傢伙下去,才敲掉小小的一塊。
馬周嘆息道:“接下來的七里多長的河渠全是這種堅硬的石頭,整條河渠程序因此受堵,開挖這段河渠的這些百姓都是慶、綏、延三州退役的邊軍,朔方軍、朔方百姓體格太差,他們更慢!”
羅通走了上去,從一名百姓手中接過一根丈長鐵釺,雙手握著奮力一插,“砰”的一聲,碎石四濺飛舞!鐵釺沒入了三尺有餘,
目瞪口呆!
在四周詫異的目光下,身為肇事者的羅通拔出了鐵釺,皺眉道:“是挺硬的,我全力一擊,竟然只進了這麼一點點。”
百姓們一聽,差點集體暈倒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