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相見不足一日,然小侄相信三位伯伯也不是拘於禮俗的性情中人。”羅夫人、鄭墨一走,羅通便不安分了起來
歐陽詢笑問:“何以見得?”
“古有字如其人之說,若三位伯伯是拘於世俗禮教之人,又豈能跳出前人之軌跡,在書法上自成一家!這大堂煞是沉悶了些!想必三位伯伯也不喜歡!”
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均是開懷大笑,顯是羅通說到他們心坎上了。
“東院老梅開得正豔,不若我等仿效‘青梅煮酒論英雄’,來個‘觀梅煮酒品書法’,諸位伯伯意下如何?”
羅通不知這三位如何,反正他是不喜歡這麼正式,藝術嘛!就需要在一個輕鬆的環境,才能放開一切的暢所欲言。
“觀梅、品酒、評書……妙極!”
虞世南眉飛色舞,率先響應!
歐陽詢、褚遂良亦是讚歎不已!
羅通交待一番,便領三位書法宗匠往東院而去!
郯國公府佔地面積極大,可分東西南北四院。
羅通身為“一家之主”,住在在東院。羅夫人住北院,西院空著,南院是鄭墨與十五名傭人居住的地方。
不知不覺來到東院。院內,只見一個小湖展現眼前,湖心有種有水中竹,還有成片的殘荷。
遠處假山瀑布,飛濺而下,猶如山水畫卷。河心有個涼亭,一道長橋連線兩地,橋上玉亭高低錯落,造型古樸淡雅,精美別緻,與湖中殘荷相映成趣,有若仙人隱居的福地。
周遍房舍間均栽滿了奇花異草,更為巧妙的是園中並無大道。全是通幽的小徑,蜿蜒曲折,條條相連,令人神往。
其時!雪深梅開,渾苔綴玉,霏雪聯英,雖仍嚴飈如故,但梅香沁心,令人心脾神骨皆清。
“好地方!”
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盡皆讚歎,在這裡談書法,的確是一種享受。
羅通笑著領他們來到湖心亭,石桌之上!擺滿了點心、乾果!一罈美酒在火爐之上煮著,白氣嫋嫋,酒香四溢!石凳上也鋪了曬太厚厚毯子!凳之前,各有火爐一個,以作取暖之用!另外一邊,書案一張,案几之上,筆墨紙硯齊俱!
羅通邀請三人入座!親自給三大家滿是美酒!
盛飲三杯,這才步入正題!
羅通笑道:“三位伯伯是知根知底的多年知交,書法一道更無須多話,先由小侄寫幾字來下酒,如何?”
“以書法下酒!妙極!”
眾人撫掌大笑,他們來此造訪,主要就是為了飽覽羅通墨寶,對羅通的提議自無異議,於是紛紛離席,走向旁邊案几!
虞世南師從王羲之的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歐陽詢學於漢隸,而褚遂良得王羲之、虞世南、歐陽詢三人之長。他們雖然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但字與字之間,難免會有形勢之處。
而顏真卿雖說學於歐陽詢、學於張旭,但他的楷書以自我創新居多,所以更是不易。
羅通也是一樣,他的字型至少有六分酷似顏體字,但,跟當前書法的已完全沒有絲毫瓜葛,也正因如此,才令三大家如此著迷。等褚遂良從政務那裡脫離出來,三人便迫不及待的殺上門來。
有三大書法名家盯著,羅通不敢大意,出手便是最拿手的作品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他寫的是李白的《俠客行》,這首詩最具有那種豪邁大氣,捨我其誰的感覺。
而羅通書法開闊雄渾,墨意淋漓,筆法森嚴,一筆筆便如長劍的刺劃,結構精悍而不露筋骨。配合這首《俠客行》,更是妙中之妙。
詩詞的氣勢,書法的氣勢,融為一體,堪稱千古傑作。
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神色動容、相顧駭然。這篇《俠客行》羅通寫得更勝《金縷衣》百倍。
寫《金縷衣》的時候,羅通圖快,寫得雖好,但沒有寫出這楷書之精華。
但現在,有三大宗師在一邊圍觀,羅通用心去寫,寫出了自己的水平,寫出了楷書的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