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派人去刑部打了招呼,將刑部那朱三太子屈打成招,讓那朱三太子承認和攝政王多爾袞內外勾結、裡應外合,把攝政王多爾袞這'反清復明'的罪行做實了,鰲拜又讓人在京城大街小巷散佈謠言,一時間八旗子弟個個都對多爾袞恨的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後快。朱三太子事件,多爾袞成為幕後策劃嫌疑犯。順治帝福臨卻在憂慮當中,一方面他得知自己前世是峨眉山高僧,內心糾結自己到底要不要隨阿吉出家、進山修行,告別這個不值得留戀的世界,一方面她又離不開他深愛的董鄂氏。
順治帝福臨正猶豫不決,便問我道:“老師,你可有意中人?朕的心全在董鄂妃身上,如今卻不得不聽從皇父攝政王和母后的意思立娜仁為皇后。朕心裡還是有一萬個不開心。”
我放下手中的《史記》,望著順治帝福臨笑道:“皇上,帝王之術,自古就是權衡。據臣所知,皇后娜仁,其名寓意'太陽',出生在蒙古最顯赫的家族——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朕少年時見過她就說過一定會娶她做朕的皇后,那是朕的誓言,可是董鄂宛如卻是朕要保護的女人。娜仁祖父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是大清的忠實盟友。其父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滿蒙聯姻已久,大清帝王是愛新覺羅氏,大清後宮都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一直如此,如今的孝莊皇后也是姓博爾濟吉特。所以這是政治所需,不可因個人思想而去違逆。”
“可是,老師,朕一直當娜仁是表妹,朕去年選秀時根本就不想把玉如意給她,是母后的一再提醒。十里紅妝,朕只有感傷;洞房花燭,朕冷漠滄桑。”福臨感慨道。
“皇上,木已成舟,便相安無事。呵呵呵……皇上,現在不是好好的嘛?”我笑道。
“老師,有所不知,母后那次又將董鄂妃指給了博果爾。可惜朕和董鄂宛如早就情投意合,也有了孩子;或許是天意,博果兒很快就死掉了,宛如之前和朕不清不楚的關係,沒有人敢娶她,朕就下定決心將董鄂宛如迎娶過來,母后就大怒了;為了保護宛如,朕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由,晉封宛如為皇貴妃,僅在娜仁一人之下。可是娜仁已經貴為國母,有時她還對董鄂妃百般挑剔、刁難,朕心裡不忍,朕想廢除皇后,改立董鄂宛如為皇后。唉……因為皇父攝政王和母后一直撮合這件大婚,朕也只能心裡憤懣。”福臨扶著柱子嘆息道。
“皇上,臣身為國師,對後宮之事並不瞭解。皇上心心念唸的這位董鄂妃一定是絕世美人吧。”我感慨道。
“那當然,朕的董鄂妃,閉月羞花,顧盼生情,明眸善睞,雙眼飽含無限情思;半邊滿族妃子頭冠,一襲滿清藍色繡花旗袍,內裡白色雪紡綿綢長裙,透露出佳人仙;她常常嫻靜地一手拿著詩詞書籍,一手抓著羅帕淡然而立於雕欄畫柱、掩隱於花前月下,盡顯優雅氣質。待人接物,和善有禮,溫文爾雅,盡顯賢良淑德大家風範。”順治帝福臨一邊繞著我來回踱步、望著天空、拍手愉悅著笑道,一邊陶醉其中,眼裡閃著驕傲和自豪的光芒,彷彿他口中閃耀著光環、女神般存在的董鄂妃就在我眼前。
“哈哈哈……董鄂妃如此傾國傾城,那也難怪了。”我應和道。
“豈止?老師,這相貌之美只是平常,董鄂宛如最重要的是溫柔賢淑。每當朕下朝後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朕的飲食,就連朕的起居都是她親自打點,常常在朕批閱奏摺時她都陪伴在左右噓寒問暖。那時,夜很靜,朕就像是一個江南才子,而她就是那個紅袖添香的知已。凡人之間的情感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卿卿我我早生娃,朕和她的感情卻是感性的如膠似漆、理性的互促互進,外人不懂。”順治帝福臨感慨道,“在我們的兒子夭折後她還強忍悲痛,堅持照顧生病的母后;遇到太監或宮女出現錯誤時,她向母后求情別為難他們;為照顧病重的皇后娜仁,他甚至五天五夜沒閤眼。如此賢惠的貴妃,朕總覺得對她心裡有愧。”
正說著,孝莊一行過來視察我的工作了,皇后娜仁和董鄂妃一起陪伴隨行而來。
“母后吉祥!”“皇后娘娘,吉祥!”福臨、我下跪請安道。
“平身!”孝莊皇后拉著福臨和娜仁的手笑道,“皇兒,你也長大了!再過幾天,你就可以主政了。你們三個可要給哀家努力啊!等你們開花結果了,哀家就是皇太后了!哈哈哈……大詩人,你以後也要改口了!”
“臣遵旨!”我回稟道。
“母后……”順治帝福臨突然不好意思起來。
“好了,好了!皇兒今天都學習了什麼呀?!給哀家講講。”孝莊笑道。
“回母后,老師今天傳承儒家思想,練習賜字,母后看這'通天家譜'。'通天家譜'其實意思就是字輩由皇帝賜字,全國頒佈,統一施行,千年不亂,這樣的家譜才能稱之為'通天家譜'。孔丘、孟軻、曾參、顏回四人,即為中國四聖。”說罷,福臨展開了桌上“通天家譜”這個大字。
孝莊望著“通天家譜”滿意地點點頭,望著皇后娜仁和董鄂妃笑道:“皇兒,這毛筆字的功力卻有長進!難得!這賜字,哀家也是喜歡!來,你們兩個,誰要哀家賜福啊?!”
性子緩慢的董鄂妃還來得及開口,皇后娜仁立馬走到順治帝福臨身邊,挽著福臨的手笑道:“娜仁一直想為皇上誕下龍子,還望母后賜字!”
“乖!”說罷,孝莊提起文案上的毛筆,蘸蘸徽墨,在白淨的宣紙上大筆一揮寫了一個“福”字。
“謝謝母后賜字!”皇后娜仁激動道,內心欣喜若狂,難以言喻,可當眾人一看,孝莊皇后這個“福”字竟然多了一點,這下尷尬了。皇后娜仁一時面紅耳赤,滿頭冒汗,這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
順治帝福臨看了一眼,直想笑。
如今尷尬的氛圍,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扭過頭,看看天花板,裝作沒看見。
此時,董鄂妃突然拿著那個福字遞到皇后娜仁手裡,開口笑道:“姐姐好幸福啊,姐姐還不謝恩!?母后給姐姐的愛,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
皇后娜仁一聽,茅塞頓開,趕緊下跪道:“娜仁感謝母后賜福!母后這超脫世俗的福氣,一定會早誕龍子!”
“哈哈哈……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孝莊便順勢下了臺階,回宮。
眾人大驚。
董鄂妃巧妙化解僵局,同時解了孝莊和皇后娜仁的尷尬局面,真是冰雪聰明、宅心仁厚。
孝莊帶著娜仁皇后和董鄂妃離開後,我驚歎道:“皇上有福啊!這董鄂妃果然冰雪聰明、宅心仁厚啊!”
“是啊,朕過去一直以為皇父攝政王忌憚蒙古的勢力,內心一直對娶吳克善舅舅家的娜仁做皇后耿耿於懷,直到董鄂妃進宮,朕才漸漸釋然,也才真正明白真正的愛情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心有靈犀,彼此溫暖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順治帝望著門外笑道。
“是啊!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笑道。
“老師,其實皇父攝政王從小待我那麼好,比其他皇子都好。在三官廟皇位之爭中,皇父力挺我繼位。皇父攝政王還教我拉弓射箭、教我帝王之術,是我心目中父親般的存在。皇父攝政王將我從偏居一偶的小皇帝,一手培養成如今的天下之主。母后和鰲少保他們說說皇父攝政王是大清的權臣,與十五叔一起左右朝廷,還說他們會密謀篡位。但朕心裡知道,皇父攝政王是喜歡朕的,一直把朕當做親生兒子來養。雖然朕過去看到過他和母后間的心領神會,也聽說過他們兒時情竇初開的傳言,也知道十四叔死於惡疾的隱情。但是朕不怪他們,一切權位之爭讓愛情分離,最後他們都不過是孤苦伶仃的可憐人,暗夜裡的傷痛只有自己能體會。朕愛母后,也愛皇父攝政王,雖然過去因為蘭妃的事情生氣,但蘭妃已死,事情也就過去了,朕相信母后和皇父攝政王也愛著朕,朕內心很難過,朕真的不希望皇父攝政王和十四叔一個下場。老師。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救皇父攝政王嗎?!”福臨感慨萬千後問道。
“皇上,攝政王多爾袞的智慧遠在凡人之上,對於他的命運你根本不用擔心。”我若有所思道。
正在這時,一個衛兵送來一個錦囊跪拜道:“啟稟皇上,攝政王多爾袞的管家親自送來這個錦囊,那管家呈上錦囊時一再叮囑,讓皇上看完錦囊裡面信件後,當即扔進銅爐中焚燬!”
順治帝福臨趕緊接過攝政王多爾袞的錦囊,開啟裡面的信件一看,大驚失色!
信中寫道:皇上,本王曾經卻有登基稱帝之心,後來孝莊皇后護犢心切,心甘情願為了皇上的帝王下嫁本王,本王也就暫時擱淺了那個帝王之志。本王在服朝鮮、徵蒙古、滅大明、一統天下後,一心促進滿漢一家,堅持以漢治漢,並無半點私心,一切都是為了大清帝國萬年不拔之基業長青!外面風聲風雨本王一律不管,因為本王問心無愧!況且本王得到一部《詩意天涯》和《短歌行》詩集,更是參透其中的哲學大義。本王打下江山後,皇上要接棒,當然無可厚非!皇上一直身居紫禁城,默默無聞,世人不知;而本王一直馳騁疆場,縱橫捭闔於中華,一統天下,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皇上要接棒,要上位,就要讓天下人知道,臣希望皇上在本王下葬後效法伍子胥鞭屍一樣對本王掘墳鞭屍!'掘墳鞭屍'是本王的臨終遺願,希望皇上成全本王,也成全自己!攝政王多爾袞拜上。
順治帝福臨看完信後,大驚失色,渾身無力,手一鬆,那封信飄飄悠悠掉到地上。福臨自言自語咆哮道:“朕就一直相信皇父攝政王是愛朕的,他們便不信!皇父攝政王連自己的身後事也為朕考慮,他永遠都放心不下朕!這個冷冰冰的紫禁城,根本就沒有人懂他做出的貢獻與犧牲!根本就沒人懂他!朕必須忍,皇父攝政王用自己成就朕帝王的尊嚴。從此大清,不再是隻知道攝政王多爾袞,不知道順治帝的時代。”
我蹲下身子撿起那封信一看,看完後也是目瞪口呆,特別是“掘墳鞭屍”四個字彷彿附著一層魔法一樣,在我眼前越變越大,撕裂著我的心。我想順治帝福臨心中的悲痛欲絕,沒有人可以理解;可是順治帝福臨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看完那份信後將信扔進青銅爐中焚燬了,躍躍跳起的火苗彷彿攝政王多爾袞望著順治帝福臨溫馨的笑靨,隨著一束烈焰轉瞬即逝。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大清帝國攝政王多爾袞偉大無私的靈魂和超凡脫俗的風骨,這樣驚豔的靈魂進入神道一定會有所作為,甚至成就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