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除了日常的物質需求,生活需求也是其中一環。
而滿足這一需求的,大多時候,是街邊湊一塊聊天的大媽。
她們一邊幹著手上的活計,一邊說著不知道從哪聽來的家長裡短,並進行初步的藝術加工,說的人津津樂道,聽的人津津有味。
不過。
近日渠縣大媽的八卦素材,不知不覺變成了隔壁隔壁安河鎮的種種。
“聽說了嗎,那個瘸腿的老李。”
“老李?記著呢。”
“幾月前不是來了什麼勸農所的大人物嘛,挑上老李了,一去幾月沒個音信,你猜怎麼著,老李前幾日回了趟家裡,穿的那叫一個光鮮亮麗!”
“咋肥四?”
“我知道我知道,聽說是有什麼大帝之姿,修行了哩。”
“聽的啥,有大帝之姿的明明是下崖村的三傻,我家二郎娶了下崖村的媳婦,打聽的真切,那三傻不是真傻,而是天上星君轉世,明珠蒙塵,今朝得了大人物發掘,可了不得~”
“了不得!”
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在這個過程中,更被關注到的是勸農所的福利。
一名見習農官正常完成工作,一月下來,怎麼著都能有十點農功保底,一點農功,就能換二十斤精米。
按照五口之家計算,一個見習農官,就能讓全家吃飽。
見習農官自己不算在內,因為所內管飯,一階見習供應一頓靈膳。
稍稍升個級,升到三階農官,一天兩頓靈膳,日常所需就綽綽有餘了。
如果願意肝,每月能達到至少二十點農功。
在溫飽的基礎上,還能攢下一筆積蓄,偶爾給家裡改善伙食,添兩件衣物傢俱什麼的。
除此之外。
還有葉凡這種怪胎,第一個月拿了一千農功,驚動陳景。
“四大家族怎麼說?”
陳景看著賬本,有些頭疼的揉了揉眉心。
“些許凡俗財物,可以使喚修行者幫他們開靈田,種靈稻,他們都高興壞了……前幾日還尋我打聽,能不能再加些人進來,說田地管夠。”
王老大呵呵笑道。
“田地管夠……都從哪來?還不是從那些凡俗百姓身上來,他們看到百姓成為修士,將大量凡田開闢成靈田,有利可圖,就會不斷逼迫凡俗百姓進入勸農所。”
陳景說到這裡,丟開賬本,說道。
王老大疑問道:“勸農所因此壯大,豈不是好事?”
“眼下自然無妨,不過,等凡俗全成了修士,哪還有凡俗財物使喚修士的好事?那時四大家族就急了,這一點,我能看明白,他們自然都能,就是不知道,他們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