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所內,王老大叫來眾多小弟。
雖然靈植下鄉是臨時起意,但擴充勸農所卻是蓄謀已久,陳景早早就和他打了招呼,找點有能力的人提前培養起來,以後好接替。
這種草率的培養機制自然問題很多,然而選擇的時間與空間畢竟有限,湊合湊合,只要問題不大,那就沒有問題。
“走,隨我一塊去渠縣!”
叫上人馬。
王老大等人來到開闊地帶,取出小紙鶴騎在上面,晃晃悠悠起飛。
有無視地形的交通工具,他們很快來到渠縣。
之所以第一站來到這,是因為這裡是陳景的親孃的孃家,第一個勸農所分所將開設在此處。
渠縣不遠處便是一條聯通著安寧府主河道的支流,並在神朝時代有開渠工程。
發達的水利,使得農業興旺,繼而發展成了一個大縣,人口將近十萬,由此有渠縣之名。
因為沒有官府存在,渠縣由當地的四大家族掌控。
王老大等人來到此處之後,便受到了四大家族的聯合人馬招待,也見到了在此等候的陳景。
“小陳老爺。”
“王老大來了啊。”
“……”
王老大什麼也沒說,但眼神中,顯然還是透露出希望叫他局長的眼神。
陳景照例無視。
“這裡的勸農所開設,你有什麼想法?”
“此地,人也好,地也好,可都是有主之物,但您身份尊貴,透露出意思,四大家族自然會該準備的都準備妥當。”
“他們確實是這個意思。”
陳景說道。
因為沒有官府,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統治機構,所以維繫秩序的規則,往往是當地的道德準則、約定俗成,以及拳頭大。
以前是四大家族拳頭大,所以當地的規則與生態,根據四大家族的需求而形成。
現在陳景插一腳進來,又是拳頭最大的,自然又要重新分配與商議。
當然,要把握好度,拳頭大不代表為所欲為,和諧共贏,才能長久發展。
並且。
當地的大家族,壟斷了包括教育在內的諸多資源。
儘管多有不幹人事的情況,但離了他們還真就轉不了。
就像陳景一直用王老大辦事一樣,王老大有這個能力,又直接受到陳景的威脅和好處,所以才能把能力發揮出來,並用在正確的位置上。
四大家族也是如此,他們本身就是最好的工具,在沒有更好的工具出現前,沒有他們就幹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