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師兄們送回,陳景朝著靈植學殿走去。
八大主修都有自己的專屬大教室,稱為某某學殿,除了開課,平時也是開放狀態,供學子們交流法術。
這次返回,是來找書看的。
創辦學宮的意義之一,便是降低學習成本,各種成本都包含在內,例如資訊尋找。
關於靈植的各類訊息,無論是法術,還是植物圖鑑,演變歷史,都整合歸類在此處,降低了自己去藏經閣翻閱的成本。
陳景回來之後,發現並沒有幾個學子呆在這裡,想來都找地方練習那天時地利人和三類法術了。
“《靈稻雜說》,我應該沒看過這一本。”
取來玉筒。
坐在安靜的角落,手指下意識摩擦。
神識沉入,瀏覽其中的內容。
陳景一邊閱讀,同時思索著靈植修士的發展。
就像那時候,太上長老所問。
靈植之道的種種法術為了什麼?
無非是為了效率,至於其他同學的回答,為了這為了那,都屬於靈植的實際需求,而不是靈植法術的作用。
術,只為效率而生。
殺人術要更好的殺人,種地術要為了更好的種地。
陳景也由此意識到許多問題,如今靈植修士的管理方面,可謂一塌糊塗,兩萬畝靈田,一萬個靈植修士管理。
與效率兩個字點邊都不沾。
換句話說,用極少的土地資源,養了太多的修行人口,這樣做不僅僅抗風險能力差,同時也是對人力的極大浪費。
當然,整這麼多靈植夫出來,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修為,驗證己道,同時也是佈局未來。
但從現在開始,也該考慮好未來發展了。
要麼最佳化組織結構,出現更多分工,要麼就是深度開發土地資源,讓這一萬畝地種更優秀的植物,最佳化種植的靈植。
其中分工,短時間不考慮。
一來是與預期發展方向不符,二來是在其他行業沒有技術累積,人力投入進去和沒投入也沒什麼兩樣,白白拖累資金。
所以,還是考慮種點新玩意。
當下首要的需求,依舊是靈植系修士的口糧,所以培元稻不能放棄,往長遠了說,糧食安全必須握在自己手裡。
“現有培元稻還是差點意思,它唯一的優點,也只剩下便宜了。”
如今培元稻畝產一千斤左右,哪怕有土地資源不夠優秀的緣故在內,其本身也算不上多好。
陳景希望能提升一下畝產。
各種各樣的靈植從腦海中掠過……
他一有空便去尋找果實產量高的,符合目標的其實也不少,但經過在浮世錄中的實驗,總是出現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