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創世不假,但想必你也聽過道門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日月無情,轉千世屠梟雄。萬物生靈在魔的面前,不過是芻狗罷了。”秦廣王道。
我無語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的第一句。
很醒目的位置。
而且無數年來被傳揚著,關於它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是向善,一種是向惡的。
向善的解釋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
說通俗點,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而向惡的解釋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天地不仁,拿萬物生靈做芻狗。
這解釋打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人養蠶,人養蠶並不是對蠶有多麼的好,有多麼的愛護,而是為了結繭之後將它殺死,抽取蠶絲。
這句話我曾經在讀書的時代聽老師提到過,解釋是第一種,向善。我也一直認為是第一種,但現在來看,第一種解釋明顯是曲解。
老子的意思就是天地不仁,很明白的一句話!
很明顯,這種曲解就和捏造神創世一樣,是為了掩蓋。
“難道是魔要滅世嗎?”苗苗替我問了一句。
我看向秦廣王,這也是我擔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我想不通的問題。歷史的迷霧重重,掌握真相的人沒有多少個,或者說時間已經太過久遠,掌握真相的人已經塵歸塵,土歸土。
就連不知多少歲月前沉睡的那些人,如笑面佛,三眼郎,零剎等,都已經不在知道曾經發生了什麼。贔屓情況不同,但也類似。
恐怕只有白香月,魔城之主等一些人才能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秦廣王道:“這點本君也無法回答你,但我懷疑,曾經消失的太陰文明或許就和魔有關。”
我點點頭,頓了頓問:“那魔去哪了?有多麼的強大?或者換個問題,它從哪來?”
魔創世,卻以創造的萬物生靈為芻狗,這裡面的秘密,太嚇人了,也太震撼了。上古傳說盤古開天闢地,盤古是捏造的,不是它,是魔開天闢地。
秦廣王道:“我曾經得到過一塊太陰文明的古碑,上面記載著魔來自域外,但域外到底是哪本君就不得而知了。奇門記載太陰文明有拜鬼的習俗,但其實它們拜的不是鬼,而是魔。是被後世的奇門篡改了記錄。”
“太陰文明拜魔,可結果它們的滅亡卻與魔相關?”我又一次被震住了,這裡面隱藏的東西,想想便讓人不寒而慄。
秦廣王點頭,道:“或許正是太陰文明滅亡的教訓讓奇門先祖徹底將魔列為三界禁忌,不得口傳,不得記載,曾經發生的一切就捏造神來掩蓋。”
“這樣做有什麼目的呢?”我迫不及待的問。
秦廣王這麼一解釋,就將太陰文明滅亡、拜鬼習俗、奇門無神魔記載、已經是禁忌這些線索給串聯起來了。
而且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半步多、鬼王殿和魔深度相關,很可能是起源於太陰文明滅亡之後。因為大魔城、鬼陵、幽靈船,都屬於太陰文明的遺物。
這絕對不是巧合,就算其中一樣是巧合,也不能三者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