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滋味開業半個月,對面的真滋味生意明顯蕭條許多,店長早就採取過各種吸引顧客的措施,包括打折降價,消費滿一定額度送禮物等等。
然而,這些促銷手段幾乎沒起什麼作用,客源依然在快速流失,連一些熟識的老顧客都跑到假滋味那邊用餐。
最可氣的是,假滋味在用餐高峰經常爆滿,有些顧客搶不到座位。從假滋味打包了菜餚,再到真滋味隨便點一兩樣飯菜,坐在大廳大吃大喝,餐廳賺不到幾個錢,最後還得幫忙做衛生。
以往真滋味沒有明令禁止顧客自帶食物,正常人上餐廳吃飯,哪兒會自帶飯菜,偏偏現在這種情況就出現了,而且不是一次兩次。
沒辦法,愁白了頭髮的店長親自貼了一張條子在門口:禁止自帶酒水飯菜。
條子貼出去後。確實沒人再打包飯菜過來吃飯,可顧客也沒見多起來,生意依然是半死不活。
有個腦子比較機靈的服務員給店長出了個主意,乾脆把條子撕了,允許顧客從外面帶飯菜進來。但最少要在真滋味消費一百元。
店長一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等於是變相的藉助假滋味的人氣賺錢,到了午飯點晚飯點,假滋味的顧客沒有座位。就會打包飯菜到真滋味。
雖說這樣一來,利潤大頭依然在假滋味那邊,但最低消費一百元,真滋味也多少能賺一點,勉強讓門店經營下去。
不過店長想想還是挺憋屈,人家餐廳賣的是可口美食和優質服務,自家餐廳賣的卻是座位,假滋味吃肉,真滋味反而只能跟在屁股後面喝點湯。
新規推出後,真滋味的生意確實有些好轉,但這種好轉更像是迴光返照。
因為店裡最低消費不得少於一百元,食客們至少要點一樣菜,兩家餐廳的菜擺在一起,差距瞬間就出來了。
不論從色澤香氣,還是從味道做比較,假滋味都勝出不止一籌。
吃過美食,再吃真滋味做的菜餚,簡直如糟糠無法入口。
真滋味的廚師們滿臉憋屈,他們不相信自己做的菜就這麼難吃,特地去假滋味買了幾樣招牌菜。二者做了對比。
沒對比就沒傷害,如果分開吃,真滋味的菜倒也不是非常難以下嚥,可是吃了假滋味的菜,再去吃他們自己做的,相差著實太明顯。
點了兩家餐廳的菜,食客們難免會作比較,心裡的不滿逐漸增加,人家假滋味的菜做的好吃,貴一點理所應當,你們真滋味的菜竟然也好意思賣這麼高價,這不是坑人嗎?
於是乎,時間稍微一長,客源再次流失,即便在用餐高峰期,假滋味的顧客沒有座位,也不會去真滋味白花冤枉錢。
白素雲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她關注的不是真滋味生意如何,而是顧客的消費滿意度。
如果每次都搶不到座位,客人心裡肯定不會舒服。長此以往也可能導致生意下降。
她找李巖專門談了一次這個問題,後者也意識到不容忽視,他將目光放到假滋味餐廳樓上。
二樓是一家規模不小的書店,生意和現在的真滋味類似,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一整天下來,沒看到幾個顧客。
李巖抽空去了一趟書店,店裡空蕩蕩的,唯一一個店員拿著本看得津津有味。
走過去問了一下,李巖才知道,店員就是老闆的兒子。
書店生意太差,聘請店員每個月還要支付幾千塊錢工資,沒那個必要,就把原先的店員都辭退了。
要來書店老闆的手機號碼,李巖將人約了出來。
老闆是個中年人,看上去大概五十來歲的樣子,戴了一副很老式的眼鏡,像是學校裡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