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觀眾人數還在上漲,李巖捨不得下線,隨便吃了點零食充當午飯,不間斷直播。
李時珍:“主播的敬業精神老頭子佩服,不過身體是最重要的,不吃午餐對胃不好,還是先去吃飯吧。”
鄭板橋:“李神醫所言有理,主播不如一邊吃飯一邊直播,正好老夫也想看看,現代菜樣和我們那個時代有何不同。”
看到不少觀眾贊同鄭板橋的提議,李巖點了點頭:“感謝老鐵們對小帥的關心,那就依大家所說。”
出門右拐七八十米,就有一家飯館,李巖一如既往介紹道:“像這種吃飯的店,我們稱之為快餐廳,飯菜價格較為便宜實惠。”
龔自珍:“不知高檔的飯館稱作什麼?”
“高檔的稱作飯店或者酒店,只有參加酒席婚宴,小帥才有機會去那種高檔場所吃飯,平時是吃不起的。”
李巖對著麥說話,走到點菜區,隨便要了三菜一湯,有菜有肉,營養均衡。
張岱:“看著菜式,似乎和幾百年前的家常菜沒多大區別呀。”
王小余:“烹飪手法確實普通,或許這只是一家普通飯館,缺少高明的廚師。”
董小宛:“咦,似乎有一食材奴家辨認不出,那粉紅色的是何物?”
掃了一眼餐盤,只有熱狗是粉紅色的,李巖夾起一塊講解道:“此物名為熱狗,是洋人傳到華夏的美食,熱狗炒蛋是餐桌常見的一道菜。”
董小宛:“熱狗?好奇怪的名字,難不成是狗肉製成的?”
李巖頓時滿頭黑線,不過可以理解,小時候他第一次聽到這個名稱,同樣聯想到狗肉。
聽李巖簡單解釋了一遍,董小宛對現代美食更加感興趣,說道:“小帥主播,奴家素來喜愛做菜,還請你務必幫奴家找來一本現代菜譜大全,作為回報,奴家也會傳授你做菜心得。”
看著這條評論,李岩心頭微動,輕輕放下筷子。
任何人都離不開衣食住行,因此一手好廚藝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對李巖這種貪戀口腹之慾的人來說,學會做菜尤為重要。
找一本齊全的菜譜而已,並非多難的事,李巖答應了董小宛的請求。
對於董小宛此人,多數人的印象裡,只知道她是秦淮八豔之一,與大名鼎鼎的柳如是陳圓圓齊名。
李巖曾看過一本美食雜誌,知道她不但是名妓,還是古代十大名廚之一,擅長製作各種糕點,著名的董糖就是董小宛所創。
除了董小宛,先前發表過評論的王小余也位列十大名廚之中,不論烹飪技藝,還是理論經驗都極為豐富。
吃完午飯,李巖當即前往附近的書店,福寧大學這一帶,書店隨處可見。
途經一所診所時,李巖腦海中又冒出一個主意,笑呵呵說道:“李時珍老鐵,中醫乃是華夏國粹,不過現在流行西醫,即西方洋人傳過來的醫術,不知老鐵是否感興趣?”
為了編寫《本草綱目》,李時珍曾嚐遍百草,歷經千辛萬苦,可見他對醫學的熱愛,立馬就問道:“西方的醫學和傳統中醫差別很大嗎?”
“確實有很大差異,各有優劣吧。”李巖點頭道。
猶豫了兩三分鐘,李時珍才有回應:“那好吧,請小帥主播燒幾本西醫醫書到陰間,老頭子將畢生醫術作為回贈。”
如果在生前,李時珍絕不會隨隨便便將醫術傳授他人,古代最看重師門傳承,但人已經死了幾百年,觀念自然要有所改變,否則一身醫術很可能後繼無人。
進了書店,李巖直奔菜譜類。
儘管董小宛只要一本菜譜,但李巖做人還是比較厚道的,精心挑選了三本。
針對董小宛擅長製作糕點,其中一本就是主要介紹西式糕點的製作方式。
挑好菜譜,在書店轉悠了兩圈,只發現很少量關於醫術方面的書籍,而且都是淺顯易懂的,沒什麼深度。
醫書屬於比較偏門的書籍,讀者不是很多,尋常書店一般不會採購太多,李巖只好暫時作罷。
回到出租屋,把三本食譜燒給董小宛,很快螢幕上彈出一個她送的紅包。
和上次一樣,點開紅包後,資訊自動鑽入腦袋,李巖眨眼之間成為一名頂尖大廚!
迫不及待想要小試牛刀,閒聊了一會兒,他便關掉直播,去超市買來食材,興沖沖趕回宿舍。
大一時為了方便煮火鍋,宿舍四人合資購買一堆廚具,電磁爐鍋碗瓢盆一應俱全。
看到李巖提著大袋小袋走進來,陳志軍三人略顯詫異,包括正在直播的老王都忍不住看過來。
“我說老李,買這麼多蔬菜豬肉,不會是要炒菜吧?”老張疑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