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抿了抿嘴唇,躊躇了一會兒,輕輕點了點頭。
見女人點頭,我高祖父鬆了口氣,“那就好啊,只不過,小菊現在可受罪咧,梁府這場大火,一直沒抓住放火真兇,縣衙現在抓住了小菊,嚴刑拷打,看那樣子,是想讓小菊頂罪呀……”
我高祖父一說這話,女人的臉色立刻變了變。
我高祖父似乎沒注意到女人臉色的變化,繼續說:“你說你家在西華縣逍遙鎮,俺聽說,逍遙鎮那裡有一種湯,特別好喝,名字叫……‘胡辣湯’,你知道不?”
女人愣了一下,似乎不明白我高祖父怎麼說著丫鬟小菊,為啥又突然轉移話題說起了“胡辣湯”。
不過,女人聽到“胡辣湯”三個字以後,臉上的表情明顯變得複雜了,她遲疑了好一會兒,輕嘆了口氣說:“俺知道……”
我高祖父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繼續說道:“俺聽說,梁府裡有個做飯的老媽子,不但飯菜做的好,還能做一手兒好湯,現在呢,縣衙懷疑梁府這場大火是那個老媽子放的,只不過咧,就是找不到她,不知道她是哪裡的人……”
我高祖父說到這兒,女人的臉色又變了,變得非常難看,把頭慢慢低了下去。
我高祖父轉臉朝梁府廢墟里看了看,接著說:“小菊這孩子跟你閨女一樣大吧,命也夠苦哩,小小年紀,就要給別人頂罪,殺人放火,那可是大罪,要砍頭的呀……”
我高祖父說著,嘆了口氣,從包袱裡把瓷瓶拿出來,遞給女人,“大妹子,俺的話說完了,這是你閨女的魂魄,帶上它,走吧……”
女人的眼淚下來了,哽咽著,哆哆嗦嗦伸出手,接過了瓶子。
女人想把雨傘還給我高祖父,我高祖父擺了擺手,“你拿上吧,都不容易,你也是個可憐人兒……”說到這兒,我高祖父頓了一下,又嘆了口氣,說:“大妹子呀,有句話,俺不想說,可是咧,又不能不說……你……你要是知道梁府做飯的老媽子現在在哪兒,就讓她發發善心,到縣衙投案自首,救救小菊那孩子吧,那孩子挺可憐哩……”
說完,我高祖父想起了肩膀上那個大包袱,把包袱遞給了女人,“把這個包袱物歸原主,交還給跟你一起來的那個男人吧……”
女人打著傘,帶上瓷瓶、大包袱,還有之前被她立在牆根兒的那面布幡,抽噎著離開了梁府廢墟,我高祖父看著她消失在雪夜裡的背影,心裡五味雜陳。
從梁府廢墟回到家裡的時候,天已經快亮了,身上的衣服全部被大雪洇透,冷得我高祖父直打哆嗦。
這時候,小玉已經起來做早飯了,看到我高祖父凍成這樣兒,趕忙給我高祖父熬了一碗薑湯。
換下溼衣服,又喝完薑湯,身上稍微暖和了一點,就在這時候,院門被人“篤篤篤”敲響了。
我高祖父趕忙出去開門,開啟門一看,敲門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女人。
原來,女人根本就沒有離開,一路跟隨我高祖父進了縣城,在我高祖父家門口兒躊躇老半天以後,終於下定決心,敲響了院門。
或許,是我高祖父之前說的那些話觸動了她,被我高祖父引進屋裡以後,女人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並且,一口氣道出了她那些不為人知的心酸與苦楚。
這個女人,正是梁府裡做飯的那個老媽子——胡媽。
女人這些不為人知的事情,還要從六年前開始講起。
六年前,胡媽的丈夫為了還賭債,把十歲的女兒胡小慧賣了給人販子,胡媽知道以後,跟丈夫大吵了一架,並把丈夫打出了家門。她丈夫屬於倒插門兒,入贅到他們胡家的。
胡媽的祖上“胡翠花”,逍遙鎮“胡辣湯”第一人。相傳,“胡辣湯”源自明朝宮廷,原名為“御湯”。明朝滅亡以後,御廚趙紀逃至西華縣逍遙鎮,當時,趙紀飢寒交迫,昏死在路邊,被下地幹活的胡翠花遇上,救至家中喂水餵飯。趙紀為報答胡翠花救命之恩,遂將“御湯”秘方傳授給了胡翠花。
胡翠花得到秘方後開始經營“御湯”,老百姓只知道此湯香辣美味,卻不知道湯的名字,因為出自“胡氏”之手,就把這種湯稱之為“胡辣湯”。後來,“胡辣湯”在逍遙鎮開枝散葉,傳播開來,許多胡氏外姓人也紛紛照貓畫虎,效仿熬製。
因為有祖上傳下來的獨家秘法,胡媽做出的“胡辣湯”在逍遙鎮是最正宗的。
原本胡媽和丈夫兩個人開了間店鋪,靠賣“胡辣湯”為生,因為生意好,家裡日子過的還算不錯,不過,好景不長,後來胡媽的丈夫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不但把家裡的積蓄全部賭光,更是把那間“胡辣湯”店鋪也給輸掉了,家裡頓時捉襟見肘,胡媽因為這個,天天跟丈夫大吵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