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仇什麼怨啊?”顧陸看著大街上的反對人群。
是的,第二天早起,就看到富勒姆街道聚集了十多個人遊行,表示反對且不歡迎華夏天才顧陸的到來。
那麼有個小問題,這些人是自己人找來炒熱度的,還是別有用心的人指使?
因為顧陸很難相信,就只是在國外發表一篇,就能有這反應,跟瞧見紅布的鬥牛一樣。
為了安全,還是別去西區了。
查令十字街往西,穿過萊斯特廣場,往皮卡迪利廣場的方向,就是倫敦西區。在歐美和百老匯並肩的地方。顧陸本來還有路過查令十字街的心思,畢竟《查令十字街84號》太出名了。
聞名不如見面,他沒去也還有一個念想,畢竟現在84號已不是一家書店,變成了麥噹噹……
“叮咚”門鈴聲響起,顧陸開啟門,是章老師。
咕嚕大王一句話都還沒來得及說,章寒犁就是著急忙慌的一番寬慰。
“不用太在意。英國對華人非常不友好,就去年一月份,英國著名的主持人克拉克森還在《太陽報》上辱華。雖然當時克拉克森被主流媒體都譴責了,但至今為止bbc都沒解僱。”
章寒犁出門有點急,連襯衣領都沒整好。
他繼續說:“所以對英國佬來說,小顧你錯誤很大。”
“?”顧陸腦中還想著其他事,一時之間腦子沒反應過來。
“華夏人在英國太出風頭,並且還極有可能找不到人壓制,這就是最大的錯誤。”章寒犁說。他昨天在書店觀察了很久,發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
首先,會在便籤上留言的,多數沒看過《小王子》,只看了報紙。而有興趣購買書籍的,基本不留便籤。
隨即章寒犁買了不少報紙,《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星期日電訊報》都對顧陸有報道。他也把報紙給顧陸看,也是擔心後者不清楚當前自己的處境。
給顧陸看的是《星期日電訊報》,正好今天不是星期日。
頭版頭條是今年年初,英國某首相提議脫歐的新聞討論,半年過去了,依舊熱度不斷。
這不是顧陸感興趣的,看後面——
[“某些東方國家最大的問題在於電視和報紙。它們不披露真相,閉口不談真正發生了什麼。”
被吹捧為天才的華夏作家,是東方國家為體現國家制度抬起來的木偶人像。根據我們駐華記者發回來的訊息,東方國家會強迫自己學生購買顧陸的作品。
《平面國》《福爾摩斯先生》《小王子》《獻給阿爾吉儂的束》等等,顧陸寫了很多作品。
為什麼只翻譯了《小王子》,因為這位華夏天才的作品只有《小王子》能夠拿得出手。剩下的作品不堪入目,老年軟弱的福爾摩斯你會看嗎?一個傻子的日記你有興趣嗎?一個對小學數學進行科普的內容有意義嗎?
就好像是“幼兒園裡的一個孩子因為考試太差哇哇大哭,然後另一個孩子看到後感到不安,去找校長,校長就用紅筆改了一個虛假的分數”。
……]
報紙還配圖了,是“初中生推薦書目”和“科普入門必看”名單,只不過英文翻譯有問題。
挑挑揀揀,翻譯的英文含義是“初中生入門必看”。
結尾處是號召全行業抵制這種意識形態的作品。
“還是英國媒體懂得什麼叫斷章取義,老年軟弱的福爾摩斯、傻子日記、小學數學內容科普,我居然無法反駁。”顧陸忍不住笑了。他其實對英國是有心理準備,大名鼎鼎的bbc電視臺,誰人不知?
章寒犁聞言詫異,這才稍微冷靜點,他發現顧陸臉上不見沮喪,反倒饒有興趣?
“咳。”章寒犁乾咳一聲,“你心態沒問題,那就沒問題。”
“我心態好著呢。章老師不用擔心。”顧陸說著,還透過窗子,看著下面遊行的群眾。
【讓文化的歸於文化,國家意識宣傳的歸於垃圾桶!】難怪有人舉著的牌子上寫的是這內容。
你是心態好,那我怎麼辦?章老師想到自己的困境。常校長是讓他來是接受好訊息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