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少年中國說》加個班,”曲副主編感覺自己太盡責了。找到了主編。主編下班沒這麼神速,肯定是還在的。三言兩語把這件事說清楚。
和曲副主編想的差不多,主編經過片刻沉思,就同意了這件事。
“把小顧老師的文章發給我吧。”主編說,“我看看是什麼文章。”
說起來,曲副主編壓根沒來得及看。
點開顧陸發來的郵件,曲副主編和主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原來顧陸也寫這種文啊!
而顧陸在結束通話了曲主編的電話之後,也沒停下。繼續撥通《少年先鋒報》和《霧都日報》兩個報刊的電話。
“好的好的,那麻煩了。”
“拜託了,真的感謝。”
搞定了。
按照心中的計劃搞定,顧陸的眉宇並未平整,依舊皺著。
這兩種報紙只是在西南這邊有影響力,顧陸思考著,會不會影響力有些小。
於是乎,顧陸打電話找到了汪社長。拜託汪社長一件事。
《獻給阿爾吉儂的束》一己之力撐起了新青年出版總社,更直白說顧陸是整個出版社的寶貝。因此,小小請求輕鬆答應。
也不算小,對於普通人,甚至八中的常校長,想要辦到也千難萬難。但對汪社長而言,不過一個電話的事,別忘記新青年出版總社的背景,多的就不說了。
這下子,百分之百沒問題了。
“既然沒問題了,那我也想耍耍。”顧陸靈機一動,想起前面兩個霓虹人要來華夏玩。
給附田祐鬥發去郵件。
這個霓虹人比較陌生,畢竟顧陸也只見過一次。當初去霓虹搞《那時的王子》籤售會,附田是一位漫畫家,非常喜歡本書,特意來拜訪顧陸。
中間引薦的,就是《黑子的籃球》漫畫家藤卷忠俊。
邀請幾位外國人……
外國,說起外國了,就談談英國。
《小王子》英文版上市銷售,海雀圖書投入了適量的資源。
什麼叫適量呢?放在水石書店(waterstone)的新書陳列展臺,也沒刻意宣傳。
水石是英國最大的連鎖書店,所以鋪開的廣度還是相當不錯。
“這是什麼書?”
“一個華夏作家寫的童話書。”
“走吧,華夏的童話書有什麼意思。”
“我也這麼認為,挺沒意思。不過聽說這個作家是華夏的天才,十六歲好像已賣出了三百多萬冊書。”
“噢上帝,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整個英國在2012年的人口才六千三百多萬,至於2013年的資料,今年還沒過,所以還未出來。
十六歲就賣了二十分之一個英國,這聽上去太恐怖了。
是的,《小王子》在英國的銷量,是依靠顧陸天才的名聲。
歐美可以說對天才是更加的追捧,特別在藝術領域。想想當初音樂神童莫扎特的熱度。
海雀圖書意識到這點之後,宣傳策略從“來自華夏的童話作品,爆火華夏,爆火霓虹!”
改為了“華夏第一天才作家,十六歲書寫了多部暢銷書,累積銷量超過三百萬冊。看看天才的童話!”
營銷重點不一樣,效果真的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