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睿明第一個問題的回答,陸斌懶得與其夾纏,只是以一聲冷笑相對。
而此時,嚴路卻突然開口說道:“陸檢啊,這個睿明說的這件事,他在和那當事人解釋的時候,我也在場,這點我可以佐證,確實應該是同他說的差不多,當時那個和談,應該是泉建集團所設的一個陷阱……但是啊,這個他私自接觸泉建集團的董事長,特別是現在還處於嫌疑物件的情況下,他擅自就採取行動,這點要狠狠批評,狠狠挖掘,看看這小子是不是在裡面有什麼違法違紀的情況!我建議,等下讓他自己好好解釋一下,為何舒熠輝會聽從他的意見,說放棄就放棄了。”
老嚴的突然開口,這點倒出乎張睿明的意料,他本以為與自己一直不太對付的副檢察長嚴路會趁著這次機會落井下石,可是沒想到,在最為危急的時候,居然是這位在市檢資歷最久的老檢察長嚴路出來替自己說話,可見此人雖然薑桂之性,但心裡還是有一杆秤的,他“老檢”的風骨仍在,他的脊樑骨沒有在長久的官場中所被磨滅,知道公平正義的所在。
而雖然老嚴最後的結尾看似是對張睿明的狠狠批評,但張睿明自己一細想,發現老嚴實際上也幫了自己,向自己點明瞭陸斌所懷疑之處,同時也以建議的方式,給了他一次自我申辯的機會。
而既然嚴路這邊已經先發制人,陸斌也沒有作聲,只是點了點頭,示意讓張睿明自己解釋。
“是這樣,兩位也知道我先前在得到陸檢的首肯後,對泉建集團採取了進一個月的調查行動,從中摸排清楚了這跨國集團的組織體系,也掌握了部分其違法犯罪的證據,而當時我和這舒熠輝見面的時候,也是拿這一點在和他交涉,我……”
張睿明還在說的時候,突然聽見外面傳來“咚咚”幾聲門響,嚴路剛站起身,準備去開門時,就看見一道身影徑自開啟了陸斌辦公室的房門,一位身穿檢察官制服,頭髮花白,面容嚴峻的老人走了進來。
…………
見到這突然推開檢察長辦公室的大門,大搖大擺走進來的這位,張睿明一時都忘了要接著說下去,只是怔怔的望著來
人,連旁邊站著老嚴都一時忘了坐下,也是呆呆的站在那裡。
這人倒不是什麼陌生人,反而是曾經天天在津港市市檢出現的一位人物,只是這段時間以來,因為總總緣由,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張睿明的視野中消失了。導致在津港市檢中都有著各種傳聞,有說其是告病休假,去北京化療去了,有說這人是仕途失意,對政治前途沒了興趣,自發的退居二線了,也有人說他是韜光養晦,以外地學習的名義,積蓄能量,等著在這次的崗位調整中老樹開花,最後一把扶正。而甚至還有傳聞,說他是出了問題,被監委控制了,所以才大半年都沒有在市檢出現。
總之,這人最近大半年的動向頗為神秘,而此刻的突然出現,更是讓他的“歸來”都顯得撲朔迷離,讓人云山霧繞,難以知悉。
而此人,就是老軍轉出身、堂堂的津港市檢常務副檢察長——高裕民。
見這位二把手此時突然現身,連從來都是神色深沉的陸斌,都古井微瀾了一下,他略微抬起頭來,鏡片在背光中顯得有些反光,令產生一股莫名的壓迫感。
“噢,高副檢察長……今天有事嗎?”
陸斌的語氣說不上熱忱,也說不上冷峻,只是聽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句問話,可張睿明聽在耳中,卻感到一絲莫名的寒意。
什麼叫今天有事嗎?難道平時沒事就不能出現在市檢院子裡了?
這絲冷意順著張睿明的心底上湧,在他的腦海裡勾勒出一道脈絡:從陸斌的口吻中,可以聽出高裕民已經有許久沒有過問市檢的常規工作了,而最近這半年,張睿明也確實主要向嚴路彙報,很少看見這位高副檢察長的人影,從常理來說,這倒也正常,津港市檢的主要領導班子成員總共是五人:
執掌市檢近十年,作風穩健,城府深沉的檢察長陸斌。
軍轉出身,雷厲風行,在南州省裡卻又根系繁雜的常務副檢察長高裕民。
年紀最大,薑桂之性,不苟言笑的副檢察長嚴路。
年輕有為,剛提拔不到兩年的年輕副檢察長周景行。
黑瘦深沉,目光陰鷲的紀檢書記王天明。
在這五人中,面臨這次崗位調整的有一把手陸斌、二把手常務副檢察長高裕民、年紀瀕臨紅線的副檢察長嚴路。而其餘兩位,副檢察長周景行和紀檢書記王天明,不是太年輕就是資歷卡住了,這次調整的重頭戲並不在他們兩身上。
而這領導班子裡,調整對其影響最大的三人中,每個人的情況又都完全不同
。
陸斌是屬於最後一戰了,他年紀也不小了,在市檢檢察長的位置上也呆的太久了,這次調整是肯定會走,如果他能從正處升副廳,能夠去省檢做副檢察長,或者去高院做副院長,那都是最理想的一步,不僅僅解決副廳待遇,還能在政治生涯最後衝刺一把,突破常人仕途的天花板,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但如果中間出現紕漏,沒有升上去,那陸斌就很可能去政法委掛個閒職,或者去省檢掛個副廳級調研員,解決待遇,但不解決職務,安心等著退休,就算是給自己的政治生涯蓋棺定論了。
所以可想而見,在這個最為敏感的時分,張睿明自己都感慨:自己一心辦理這影響頗大的泉建案件,又差點引起跳樓事件,再加上自己過往辦理的那些個案子裡,哪個不是引起滿城風雨的大案要案,換做自己處在陸斌的那個位置上,怎麼可能還會對自己這樣盡惹事的刺頭有好臉色,至今還沒把自己踢出去,那已經是看在過去的情分上了。
而他把目光投向突然出現的常務副檢察長高裕民,原本張睿明以為其是在陸斌這次調整後,他是最有可能成為津港市檢檢察長的人物,但這大半年來,高裕民卻出現了完全不同尋常的景象,按道理來說,在面臨組織考核“接班”的這關鍵半年裡,高裕民應該出現在市檢的每一處關鍵場景中,狠狠的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好為即將而來的這次崗位競聘做好準備,好好的在組織部門和上級領導眼裡加分。
而他卻反而消失一般,徹底在市檢邊緣化了,這讓大部分人都對當前津港市檢的上層氛圍感到波譎雲詭,雲山霧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