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時代之聲的通稿說的:“這場鏖戰在南州省法制史、甚至是中國法制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是其所涉及的影響範圍之廣、涉案金額之大,在南州省相關型別的案子裡,是獨一份的。第二,則是其形式的新穎——“刑附民公益訴訟”,為了有效懲治犯罪、更好地保護生態資源,這次庭審採取了這種全新的訴訟形式,這也對檢方破解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後的治理、賠償難題,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拓寬了人民檢察院的在保護社會公眾利益,提升社會管理和治理能力上的途徑和渠道……”
場子是鋪的火熱了,關鍵就看臺上各位“名角”們唱的怎麼樣了。
說實話,張睿明心裡並沒太多底,不管怎麼努力,被上面拿走的那份能證明危害情況的水質鑑定報告缺失後,證據鏈沒有那麼堅不可摧了。只能寄希望於庭審過程中能超常發揮,而別的證據又足夠定罪。
而從辯方來看,上次庭審雖然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可也難保廖彩她們辯方不會突然拿出什麼殺手鐧來。畢竟,對方大正事務所可是玩這些套路的老祖宗。
現在想起來,局勢不容樂觀。
張睿明收拾心神,今天的場面早已超過他預料,旁聽席已經滿了,而且還在不斷有人湧入,維護秩序的法警不得不臨時管制起入口來,熙熙攘攘一大片人頭,簡直比菜市場還熱鬧。
讓張睿明更擔心不是這些旁聽席的百餘名聽眾,而是頭上那幾個長形、圓形各式各樣的攝像頭,此時,整個審判庭的一舉一動,所有一切都被屋角這幾個廣角攝像頭盡收鏡中。
望著黑洞洞的攝像頭,張睿明知道現在庭審直播已經不再是當初“毒跑道”公益訴訟那個需要申請的時代了。如今,絕大部分的庭審,都按制度要求,透過中國庭審公開網向全國全程直播。真正讓陽光灑在庭審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這也讓所有的訴訟參與人,揹負起沉重的心理壓力。張睿明還記得某播涉黃庭審過程中,也是因為無死角的全程庭審直播,讓當時公訴的海*澱檢方在全國人民面前出了個“大事故”,畢竟人民群眾不會在乎庭審中真實、可信的證據,也不會喜歡公訴人一板一眼。合乎邏輯的訴訟方式。
而在吃瓜群眾看來,當時辯方那些驚世駭俗的言論、氣勢十足的質問,搶戲的“顏藝”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對中國絕大部分缺失法律素養的老百姓來說,法庭辯論不過就是吵架嘛,誰聲音大、架勢足,不就贏了?
而其實那個案子一開始就是不對等的,讓一個月拿幾千塊錢的年輕公訴人,去對抗年薪幾千萬的國內頂尖律師團隊,完全就是自取其辱。就算靠著紮實的證據與政治風向贏了最後的結果,但場面對檢方來說實在是太難看,老百姓也不願相信這個判罰的公正性,反而損害了法律的權威。
所以,那次案件的庭審直播一直在業界留下了不好的影響,“技術是無罪的”這句話也被載入了中國法制史。
想到這,張睿明額頭滴下一顆冷汗來,他可不想在法制史上留下什麼名言來。
這時,在書記員的指揮下,旁聽席的喧囂漸漸平息下來,張睿明調整了一下坐姿,旁邊張靚不厭其煩的把資料又對了幾遍,彷彿以此來排解內心的焦慮,而公訴科科長謝其生一直在閉目養神,沉靜的等著庭審開始,面對同樣的巨大壓力,三人不同的小動作在此刻將各種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展露無疑。
張睿明看了看對面被告席,廖彩今天再也不像上次那麼氣定神閒了,見張睿明目光投來,她惡狠狠的盯了回去。
他想:這樣熱鬧的旁聽席、外界不停的非議,給她們也帶來了很大壓力了吧,一定還在對自己的外圍戰術感到氣憤吧。
而這時,書記員整理好資料,調好電腦筆錄模板,站起身來,開始宣佈法庭紀律。
過了幾分鐘,書記員宣讀完法庭紀律,起身向準備入庭的左寧和人民陪審員高聲彙報:“請合議庭成員入庭,全體起立!”
接著,主審法官左寧和兩名人民陪審員目不斜視的走向審判席,直直站定。
書記員面向主審法官,高聲彙報:“報告審判長,公訴人和訴訟參與人均已到庭,法庭準備工作均已就緒,請指示開庭!”
法槌重重敲下,張睿明眼神一變,踏上了這屬於他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