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耶律德光已經答應石敬瑭,同意出兵南下幫助石敬瑭平定各地,但是遼軍卻始終不見動靜,沒有絲毫南下的跡象,這讓石敬瑭心中很是惱火。
洛陽城內,石敬瑭剛剛草擬了一道詔令,再次催促劉知遠儘快進兵,就在這一天,石敬瑭又收到了遼國使者帶來的一份國書。
石敬瑭頓時感到一絲不妙,急忙將馮道招來商量對策。
很快,馮道急匆匆的趕到了宮中,在大殿見到石敬瑭的時候,只見石敬瑭眉頭緊鎖,明眼可見的怒意正在眉宇之間縈繞著。
“臣,馮道參見陛下!”
石敬瑭說道:“馮相請起。馮相看看這個吧,朝廷應該怎麼辦。”
馮道急忙接過宦官呈過來的國書,看了一陣便臉色大變。
原來雖然耶律德光表面上答應出兵為偽晉平亂,可是此番卻並不是通知出兵事宜的,而是在督促偽晉立即撤走幽雲十六州各地的官吏、兵馬,並且將各地的府庫、武庫、卷宗全部封存,等待遼軍接收。
馮道看完之後,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便說道:“陛下,這份國書已經是最後通牒了,臣以為如果不按照遼主的意思辦,遼軍南下就不是為朝廷平亂,而是直取洛陽了!”
石敬瑭點了點頭,說道:“朕也是這麼想的,只不過真的按照遼君的意思辦,天下臣民將如何看待朕?”
馮道啞然,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石敬瑭這一問,糾結了一會兒,才說道:“陛下總覽天下,總要有所取捨的,關鍵還是要看時局如何。”
馮道這通話說了等於沒說,石敬瑭也是有些不滿,不過卻也能夠理解,這件事情太大了,大到連馮道也不敢多說什麼。
馮道眼見石敬瑭始終不說話,便也不好再說什麼,就這麼尷尬的站在一邊,而石敬瑭也坐在上首沉默不語。
片刻之後,石敬瑭長嘆一聲,說道:“馮相為朕擬旨吧。”
馮道心中一驚,只聽石敬瑭說道:“詔令幽雲十六州大小官吏封存武庫、府庫、府衙卷宗,留下對接之人後,便立即南下洛陽聽候朝廷封賞。命各地節度使率領兵馬南下潞州集結,等候朝廷進一步安排!各地文武官吏接旨即行,不得拖延!”
馮道聞言微微一嘆,如果這道詔令真的傳到了幽雲十六州各地,那朝廷的威嚴就真的徹底掃地了,而這大晉朝廷也就再沒有崛起的希望了。原因很簡單,人心散了,誰來帶隊也是白搭!
詔令寫完之後,石敬瑭親自蓋下了玉璽,然後便命人快馬送往幽雲十六州各地。
“明日一早,馮相去通知大遼使者,讓大遼準備接收幽雲十六州!”
“喏!”
四月初,耶律德光收到了石敬瑭的回覆,頓時喜出望外,於是立即集結十萬鐵騎、十五萬步卒揮師南下。
這十萬鐵騎全都是契丹族的精銳,其中更是有足足一萬皮室軍。而十五萬步卒大軍則是漢人、渤海人以及東北、漠北各族人組成的兵馬。
耶律德光親自率領這二十五萬大軍南下,兵分四路一舉衝進了幽雲十六州各地,頓時天下震動,各地節度使、刺史聞風駭然。
遼軍南下沿途的州縣幾乎沒有抵抗的,紛紛開城投降,耶律德光也將各地當成了大遼的疆域,約束各部兵馬不得擾民、不得屠城、不得劫掠。
此番遼軍南下與以往幾次都不同,這種變化讓幽雲十六州各地的守軍、百姓頓時察覺到,由此各地的抵抗也減少了很多。
隨後耶律德光率領中軍進駐雲州城,然後分兵攻佔各地州縣。
耶律察割、耶律李胡二人隨軍出征,耶律德光將比較靠得住的耶律屋質留在了臨潢府。
此時二十五萬遼軍兵分三路,耶律李胡率領兩萬鐵騎、五萬步卒大軍向西進發,耶律察割率領兩萬鐵騎五萬步卒向東進發,命二人接收沿途州縣,剿滅一切抵抗勢力。
而耶律德光則是率領六萬鐵騎、五萬步卒大軍駐守在雲州一帶,在這邊坐鎮指揮全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