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東西是不需要探討的,就像蘋果手機,不談個人、民族立場,只說產品,毋庸置疑。
所以一出來便風靡全球。
這個公關思路也是如此,幾乎不用討論和懷疑,因為作為聽眾,就能感受其中的精妙。
是啊,說不拍不行,說急著拍也不行,那我就說時間沒定。
為什麼沒定?因為要看有沒有好作品。
這樣不管什麼時候拍,我都可以冠冕堂皇的說我遇到了對的。
有的人二十歲已經兒女雙全,有人四十歲還未成家,誰會說自己找不到物件,都會說沒有遇到對的人,好聽多了。
更精妙的在於這不僅僅是回應,還是回擊。
我在春風很快樂,春風很好,比你華藝好多了。
有了方案,常磊也不再猶豫,直接發出微博回應。
在採取了小姑娘的建議之後,他還加了一條,我不會去利用輿論炒作了,因為在華藝這些年,尤其是經歷了東方堡壘的失敗,我知道炒作一途終非正道,就算不炒作,我首日票房一萬,只要作品好,口碑好,明天或許就能破億。而只依賴宣傳和炒作,縱然首日票房七千三百萬,第二天也可能跌到千萬出頭,到最後可能勉強突破一個億就下架了。
這話是開了刃的,很傷人,血淋淋的…...
華藝無奈,但也覺得自己的目的達到了,畢竟在人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所以用了一個萬能公式回應。
“說的真好,但時間會證明一切,哪怕偽裝的再好。”
雙方暫時偃旗息鼓,不過關於兩者之間的是是非非依然被熱議著。
其中比較關鍵的兩個觀點,一個是正方提出的一個廣為流傳的真相,就是春風要邀約常磊的之後,華藝百般阻撓。
反方也有絕對能站的住的道理,就是一個電影的失敗,第一責任人一定是導演,無可厚非,也沒什麼可洗白的。
春風的編劇部門經過一番甄別,在矬子裡邊拔了個大個出來,頭版裡邊有個叫“小人物”,頗為亮眼,所以決定拿他開刀。
第一步自然是完善劇本,首先是擔心作品不夠成熟,其次是要讓它貼近電影的方向,畢竟網路有其獨特性,容易觸碰到考核的紅線,還是要多做調整。
這邊籌備著的時候,足球與少年正在播出。
其實這個綜藝節目沒有什麼宣傳,因為出於很多因素的考量,首先是它的實際綜藝性不強,畢竟是真實的,沒有製造的那麼多噱頭。
其次是這個綜藝節目的特性使然,少年不是美女大長腿,不是帥哥歐巴,撐死了就吸引點媽媽看,所以註定受眾度不高。
何況還和足球聯絡在一起呢。
所以大家覺得不必要過分宣傳,反正製作沒什麼成本,就別浪費宣傳成本了,不賠就好。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節目只有四期,不像其他綜藝,隨便一剪一拼一湊就能播一個多小時,這個滿打滿算,為了單期時間長一點,只能搞出四期,所以節奏很快,也沒必要浪費錢。
一開始節目效果也和宣傳的窘迫匹配,觀看者寥寥。
但第三期之後,節目突然小小的火爆了一下,因為很多家長都很喜歡這個節目,口口相傳,再加上有春風的大咖轉發擴撒,然後就火了。
因為這個綜藝縱然沒有那麼大的期待感,但貴在零差評。
不過雖然期待感不強,但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甚是喜歡。
倒不是節目抓人,只是他們發現,這有利於他們瞭解自己的孩子。
其實現在絕大多數家長都有一個困惑,尤其初中生的家長。
因為他們發現孩子進入了一個特別奇怪的年齡段,他們沉默寡言,幾乎不喜歡和家長溝通。
然後每天面對的幾乎是一張機械臉,讓你突然發現開始看不懂孩子,開始覺得孩子陌生。
甚至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傻了?
他在學校是什麼樣的?有老師喜歡麼?和同學玩的來麼?
這幾乎是絕大多數家長的通病,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傻了,和別人不同了,殊不知,家家都是如此。
而那沉默的一面也只是在家裡,在學校,依然是很瘋狂,很正常的。
最關鍵的是家長再關心,也不敢多問,因為問的多一點了,孩子就會明顯的不耐煩,甚至反感,標準的逆反期狀態。
所以他們覺得孩子帶上了面具,開始看不懂,看不到那個世界。
但一看足球與少年,初中生的心理世界彷彿開啟了,讓他們看到了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