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關鍵的是這種比賽比分都很大,因為大家不是特別專業,雖然有教練指導,但失位啊,進攻不回防等問題很多,所以進球如麻。
這樣的足球有很多好處,首先是看得人喜歡,咣咣咣各種進球,多嗨啊。
其次就是玩的人開心,當然,要除去門將。
因為每一次進球,這些孩子都笑的極其燦爛,感覺很好。
當然,也有一些個別情況,就是實力懸殊,某隊被打花了,能看到那些小學生在場上就淚奔了。
那小臉哭的,讓人十分心疼。
不過正因為這些元素的融入,讓人更加有興趣了。
尤其一些大叔大媽,或者是喜歡看孩子們玩耍的大人,哪怕不是球迷,都喜歡上了這個比賽。
或者確切點說,這更像一個綜藝節目。
一個絕對的真人秀。
於躍也沒想到,當他在網上瀏覽到相關資訊的時候,會是一個配圖哭花臉的小孩,然後發帖人深表同情,講了很多感觸。
然後於躍就發現了,這些人看的不是足球,不是體育,而是綜藝的角度。
於躍突然靈光一閃,特孃的,下屆春風杯乾脆命名足球與少年好了。
於躍越想越覺得好玩,這樣的話還能有贊助呢。
可以把攝像機深入更衣室,甚至放幾個記者,就像綜藝裡的經紀人一樣,跟隨球隊,以幾個球隊為第一視角,剪輯製作成節目。
這樣豈不是可以增加觀感的同時,更讓大家體驗感十足麼?
而且,他們會感受到孩子們比賽期間的心裡和生活上的準備,那這個比賽就成了一個夏令營了。
能見證孩子的獨立和成長,豈不是很好的?
於躍越想越激動,接著覺得何必等到下次呢?就這次好了!
於是於躍直接召集相關工作人員開會,讓大家推薦幾個有潛力奪冠的球隊,然後又推薦了幾個縣級下邊的球隊,特別是他看到的那張苦花臉的球隊。
然後他從省臺調人,讓他們深入球隊,成為一個個跟隊記者,一共八個人,進入了八支球隊,架起攝像機記錄起來。
然後於躍又找到了一個電視臺的導演,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讓他弄出一個足球與少年的綜藝。
到時候就用記者錄回來的影片做剪輯,等比賽結束之後,製作好了再播出。
然後一個綜藝節目組就出現了,具體的事情於躍就交給導演去處理了,只是他要求不許過度影響球隊,節目是否精彩要依賴剪輯,不許要求記者去刻意製造什麼溫暖溫情啊,激動感動之類的,不許強加雞湯,就記錄真實的狀態。
雖然於躍知道如果渲染一些主題會讓節目呈現的效果更好,但他怕顯得假,被人看出假,然後失大於得。
最簡單的,最真實的就最好,也最能觸動家長和觀眾。
足球賽在進行中,節目的選材也在持續著,而女足那邊傳來了不好的訊息,淘汰賽第一場,經過加時鏖戰,女足以雖敗猶榮的姿態結束了征程,頗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