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第一期,收視率非常不錯,各項指數都很高,取得了個不錯的開門紅。
但其實相比節目,於躍更關心華錦這個點。
可惜,引來的效果並不是很大,關於這個東西的議論並不多。
更多的人談論的都是節目、評委以及選手。
於是於躍暗中要求宙斯工作室幹了點事情。
然後一個關於節目好看,連廣告都有意思的輿論被炒起來了。
其實網路還有個共性,就是有一些點,很多人都get到了,只是沒有人說,也就沒議論起來。
但對於看節目的人都知道,中間夾了一個廣告,講旗袍的,還是故事類的,其實看廣告的時候,大家也覺得蠻有意思。
但就像水中貴族的廣告一樣,其實很多人在心底裡,都有這個印象,又比如某個不生產水,只做大自然搬運工的廣告,看到的時候,大家就被抓住了,只是很少有人去談論一個廣告而已。
所以他們可能深入人心,但只會在順其自然中用到,而不是積極的去討論一個廣告。
就像不是什麼,只是什麼的搬運工這個套話,就是如此。
大家沒怎麼討論,但一用到,都知道出處。
而討論廣告文案這種事一般都是廣告公司的人才乾的事。
所以起初大家不覺得如何,但當這個話題被提起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熱議紛紛了。
然後人們才發現,這個廣告原來很奇特的。
不是廣告文案奇特,因為講故事的廣告也不少,更長的廣告他們也見過,比如奈克阿迪百事可口這些大公司的,再長的都有。
之所以奇特,是因為大家發現好像從來沒見過旗袍的廣告!
這是個稀奇的玩意。
服裝的廣告,除了國外那些大品牌,國內的也就一些運動服飾的廣告比較常見,還多數見於體育臺,像旗袍這個的,好像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那些隨便討論的也就罷了,但對於女性來說,尤其頗為成熟,帶著韻味的女人,就開始瞭解起來。
於躍並不關心有多少人對旗袍產生了興趣,又有多少人要去買旗袍,他更關注的是讓華錦這兩個字深入人心。
第二期節目出來的時候,於躍和所有春風、省臺的工作人員都下意識皺眉了。
果然,節目裡效果不強烈,沒有各種有趣的點,對於觀眾的吸引力就是小。
第二期節目追著看的並不是很多,雖然基數也不算小,但相比第一期確實有些差距。
至於這些問題,就只能交給節目組去思考對策了。
怎麼給新一期的節目命名,怎麼製造吸引力讓大家追著看,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不過及時追看雖然不多,但在第二天第三天還是有很多人記得這個節目上網看的。
與此同時,英倫傳來了不大好的訊息。
教授在上任迎來開門紅之後,經歷了兩負一平,三輪不勝的尷尬。
為此在英倫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雖然輸的是強隊,但那兩平並不是很好。
很多人開始說教授不行了,教授玩不轉弱隊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