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道理!回頭我讓大家關注一下!”甄蓉道。
“好,回頭考察也把結果告訴我,我這邊國外朋友也不少,也有涉獵遊戲的,或許可以參考參考。”於躍道。
甄蓉也沒多想,她覺得於躍就是臨時起意。
事實也確實如此,於躍就是臨時起意,但起意的是搞遊戲這個事兒,至於這個餅畫的可是認真的。
於躍覺得吃雞應該已經出來了,只是還沒到國內呢,而這個遊戲火起來的速度堪比燎原,應該馬上就要到了。
這筆錢誰賺都是賺,還不如自己賺。
畢竟,福布斯才排三百四十五,上邊有三百四十四個人可以問自己服不服,必須儘快縮小這個數字,那這個遊戲要是能簽下來,就指望這個事也能肥一波。
當然,最後肯定還是要依託企鵝的,但關鍵是自己得做上游。
自己代理了,那就當企鵝和原公司的中間商了。
這世界上最便宜的事就是中間商賺差價了,美美的。
而研發遊戲,是於躍一個想法。
人都好強,雖然研發遊戲厲害不算什麼多光榮的事,相比於工業的進步,航天事業的發展這類高大上的東西不值一提。
但是,別的國家能搞好咱為啥不行?
以前或許不行,因為國內對遊戲這一塊確實包容度不夠,玩遊戲的雖然也不少,但這個覺悟還沒形成。
但現在,遊戲產業在飛速發展,所以創造一個牛掰的遊戲也未必不可能。
當然,於躍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但這是他佈局的一個方向,他也不用拿出太多,用吃雞賺一筆,應該能用很多年了。
18年之後自己的掛就要關閉了,必須為未來做打算。
老本行影視傳媒不能丟,那是根基,而且積累的人才、人脈和成熟度都夠用。
除此之外於躍想的主要的是體育這一塊,然後其他的就是都可以趁機賺錢的了。
工業這方面於躍現在越來越沒想法了。
雖然這方面一個突破可能就是翻天覆地的大踏步,但這錢賺著太難。
他也不夠專業,而且科研這東西可能幾十年都不出結果,等自己七老八十了要是能成為一個國家工業進步的功臣也好,但萬一要是一直沒成功,太虧了。
所以不想那麼高大上的,就弄眼前的就好,如果將來真有好機會,參與投資就行了,也算良心企業家。
兩人說話的功夫,人已經越來越多。
於躍雖然和甄蓉聊的認真,其實也關注著人來人往的動態來著。
他知道,很多人認出了他,但沒人和他打招呼,更沒有遇到那些笑著上來湊熱鬧的。
顯然,這些老油條也都有眼力勁兒。
雖然沒人過來,但其實四周不少關於於躍的議論。
首當其衝的問題當然就是這傢伙怎麼在這。
他們知道張斌和這傢伙是宿敵,所以作為受邀物件,即便有心結交於躍這個看起來註定不凡的後起之秀,也沒人敢在宴會上堂而皇之的過來。
所以想結交的,即便遇到了這個好機會也只能按捺著。
而那些對於躍並沒有什麼感覺的人則在好奇,甚至隱隱期待,難道今晚上又是個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