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國對美杜莎的進攻兵分三路,一路由米娜亞大艦隊率領的龐大艦隊,直接躍遷騎臉美杜莎的母星斯萊克,打響了美杜莎的斯萊克保衛戰。
一旦斯萊克淪陷,那麼美杜莎來自整個盟軍計程車氣將受到極大的打擊。
第二路則是由賽亞所領導的龐大艦隊,直接進攻美杜莎的第二大行星。
妄圖在這顆行星上尋找親軸心者,如法炮製,打造一個“維希”美杜莎。
最後一路便是托爾利亞,主攻由諾亞帝國負責。
托爾利亞行星上雖然駐紮著盟軍1600萬部隊,但是絕大部分是自由亞馬遜的軍隊,其軍隊人數達到了900萬之多,佔了整個行星上盟軍的一大半。
同時這也是自由亞馬遜的所有部隊了,如果能將這900多萬人給一口氣吃掉,那麼亞馬遜將徹底被擊敗,維希亞馬遜也將徹底淪為軸心國的一員。
進攻托爾利亞上的自由亞馬遜,不僅在軍事上有不小的意義,同時在政治上有非凡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美杜莎這顆邊境行星上,引來了諾亞帝國的龐大艦隊的注意。
地球歷2040年11月,整個托爾利亞北半球天氣寒冷。
而這4個月的時間,諾亞帝國的登陸部隊在南半球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其主要目的便是殲滅盤踞在南半球的亞馬遜軍隊。
在諾亞帝國的大軍進攻之下,盟軍在這4個月的時間內損失了300多萬的部隊,其中亞馬遜損失了200多萬。
隨著北方氣溫開始回暖,進入了托爾利亞行星上短暫的春季。
阿爾扎德公爵決定暫停南方的攻勢,整個部隊開始乘坐登陸船,飛上軌道,重新部署在托爾利亞的北方,以期消滅被這次在南方的攻勢給逼迫到北方的托爾利亞盟軍。
不過阿爾扎德公爵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了志願軍的身上,隨著第二批50萬的志願軍抵達托爾利亞後,托爾利亞上的志願軍達到了58萬多的規模。
雖然這樣的數量在和整個托爾利亞行星上的軍隊數量比起來可以說是少得可憐,但是就是這58萬的志願軍,其戰鬥力是整個托爾利亞行星上最強的。
第二批志願軍經過了6個月的軍事訓練,其戰鬥技能,和裝備的熟練度比之第一批10萬人倉促訓練出來的志願軍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雖然第二批志願軍依然沒有配備空軍,但是第二批志願軍在陸軍上的裝備也得到了幾大的增強。
牽引火炮、自行火炮、火箭炮、自行防空炮等一系列裝備,為托爾利亞行星上這支新生的志願軍新增了不少繁多性,整個志願軍的戰鬥也隨之直線上漲。
阿爾扎德公爵決定在北方攻勢中,拿這58萬多的志願軍開刀,不僅希望能一口吃掉盟軍中這支最強大的部隊,同時還希望能夠打擊作為幕後BOSS的華夏的囂張氣焰。
不過可惜的是,阿爾扎德公爵的行動計劃出現了紕漏,率先被志願軍給發現。
一輪喪心病狂,根本就不求精確打擊的火力覆蓋,直接讓剛剛組織起50萬人次的3個方向對志願軍的攻勢遭到了無情的挫敗。
在猛烈的炮火轟炸之下,50萬第一批攻擊波次便減員到3萬多,阿爾扎德不得不將這3萬多的進攻後的殘餘部隊給撤了下來。
阿爾扎德迅速組織起了周圍的部隊,集結了起來,等參謀部制定出更好的進攻策略後,再對志願軍發起第二波攻勢。
但是志願軍並沒有坐以待斃,志願軍的代理最高總司令尤立樂從偵察部隊那裡以及美杜莎和亞馬遜提供的相關情報。
組織了一波反擊,直接將阿爾扎德公爵組織起來的100多萬部隊給打散。
阿爾扎德公爵還未看到志願軍在什麼地方,無情的炮火便從遠處招呼了過來。
100多萬部隊,在損失了30多萬後,不得不向後方撤離。
由於托爾利亞剛剛入春,冰雪融化導致行軍依然比較困難,因此尤立樂並沒有乘勝追擊,選擇固守陣地。
而阿爾扎德公爵也徹底打消了一口將志願軍給吃掉的打算,這是塊鐵板呀,根本就咬不動。
因此將目光轉向了北方地區的其他盟軍身上,準備繼續發動北方攻勢。
不過阿爾扎德的攻勢並沒有準備多久,便接到了來自軌道上駐紮著的聯合艦隊司令史基的命令:“撤離托爾利亞行星!”
阿爾扎德怔怔的看著手中的命令,驚呼道:“等等,我們在托爾利亞上可是節節高升啊,除了志願軍,不管是美杜莎還是亞馬遜在我們面前完全不堪一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