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瞌睡送枕頭?
這就是了。
姜塵心中倍感喜悅,抬首望向司馬倫,原本可憎的面容,此刻也變得可愛了許多。
他當即隨衛安國一道,齊聲道:
“謝主隆恩。”
司馬倫並不知姜塵心中所想,仍然自鳴得意,暗暗笑道:
“汝等二個蠢人,就好好為我大衛武朝,砸鍋賣鐵,盡心竭力罷!”
但明面上。
他仍然保持著天子使臣的態度,以略顯尖銳的嗓音,厲聲道:
“既得國運滋養,也該與國同休!”
說著。
司馬倫取出了另一份諭旨,並非老皇帝曹叡簽發,而是監國太子曹芳的印款。
“本使臣,乃受監國太子之命,前來督軍,望爾等青州軍,儘快東歸,擊潰西涼賊寇!”
衛安國一向視大衛武朝的利益為自己的利益,當即行以軍禮,朗聲道:
“臣,衛安國,遵旨!”
姜塵亦行了軍禮:
“臣姜塵,遵旨。”
很快。
停滯了近乎十日的青州軍,終於拔營,啟程東向。
九千青州士卒,以及數千民夫,腳踏荒漠,日夜奔行三日,終於進入疏勒河流域。
姜塵睜開天眼,將數十里內的景色,盡收眼底。
疏勒河乃是一條逆流河,自東向西,奮力向前流淌,衝破了白龍堆荒漠的阻礙,滋養了約數十里的土地。
沿途有大片的胡楊林,也有追水草而居的野獸,甚至還能見到極少數尚未漢化的羌人,在附近放牧。
而這條河流。
如果用現代地理學來解釋,大概就是二百毫升降雨量線,向西是荒漠,向東,則是耕田。
也就是玉門關。
關內有大片可供耕種的土地,以農耕民族為主,但到了關外,則是騎馬與砍殺的遊牧民族。
姜塵衷心希望,所有“能戈善武”的遊牧民族,都轉型成“能歌善舞”的族群。
如果不願意的話,那麼,隨著雙方人口的增加,必然爆發重重爭鬥、廝殺、血戰……
玉門——嘉峪——山海所構成的長線,便是古往今來幾千秋,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廝殺血線。
“至多幾年功夫,五大胡人部落,就要爭奪出最後的勝者,奪得新匈奴的稱號,然後南下侵掠中原……”
姜塵嘆息一聲。
老皇帝的思路,無疑是相當正確的。
【經略遼東,鑿空西域,北伐草原】三步走戰略,若能成功執行,必定能以兩臂鉗制草原,使得遊牧民族,變得“能歌善舞”起來。
但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