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煊大將軍得到密信,使節團內部,有奸人鼓唇弄舌,揚言以夷治夷,才是王道。”
“殺舊君,震懾西域諸國,另立一名親近大衛的樓蘭國君,以間接控制此門戶。”
“然後,使節團分別出使各國,同龜茲、精絕等國締結盟約,一同對抗草原匈奴。”
聽到這裡。
姜塵忍不住笑出了聲:
“他們當羅教不存在嗎?”
重新制定的國策,看似十分有道理。
但實際上。
卻忽略了最大的變數——羅教!
若青州軍撤離樓蘭,那麼,早早遁走的羅教,必定捲土重來,徹底掌控西域之門戶。
到那時。
回天乏術!
張百歲嘆息道:
“我們青州軍,被區區一門儀式【鬼門關】,困住了足足數月,不得寸進。”
“你我當然清楚羅教的厲害。”
“但羅教在九州內,已然絕跡數十上百年,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他們清楚羅教的厲害嗎?”
姜塵冷凝著臉,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危害。
青州軍進入西域之後,才深刻意識到羅教在西域的長久佈局。
上至國君,下至老婦,樓蘭百餘萬人丁,大多以無生老母為信仰,願意為羅教赴死者,不計其數。
並且。
羅教巫祝們,僅僅送出了一門“儀式:鬼門關”,就迫使三萬青州軍寸步不前。
直到樓蘭國運衰退到最低點,青州軍才敢放心大膽,直搗黃龍,進攻最關鍵的國都。
所以。
但凡在西域呆過幾個月計程車卒,聽到了這所謂國策的內容後,必然能反應過來:
必須根除羅教,才有可能施行所謂的“國策:以使節馴服西域,以雄兵北進草原。”
否則,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費功夫!
可惜——
無論是朝廷,還是老皇帝本人,都不過是“廟算於萬里之外”而已,他們並未親身感受到羅教對西域的深深腐蝕。
姜塵苦笑一聲,不禁想起了某句民間俗語:
“一拍腦袋,有了;一拍桌子,定了;一拍大腿,糟了;一拍屁股,造完孽撩杆子跑了!”
領導們並不瞭解本地實際情況,就匆匆改弦更張,換上了“一拍腦袋”得來的“英明決策”。
然後。
外行指導內行。
其最終結果,幾乎都是水土不服,不知害苦了多少百姓。
一念及此。
姜塵抬起頭,目光平視著張百歲的眼眸,沉聲問道:“老屯長,您既然說著這麼一大通,想必……是有了主意吧?”
“準確來說,是衛煊大將軍,早就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