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戶籍,將這些人分成六縣八組,每組實力最強者,可獲得青州兵名額,餘者為輔兵。
原因倒也簡單。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按照縣級劃分,是唯一能夠有效指揮底層士兵的辦法。
姜塵能勉強聽懂平壽縣的本地方言,但其他縣嘛……當真是雞同鴨講,各說各的。
最終。
平壽縣的小伍、公孫虎,成了民夫屯長,各自掌管四十人,並各自任命了四位什長,八位伍長。
陳不餓擔任軍法官兼糧臺,並婉言謝絕了晉升青州兵的邀請,自言年過四十四,氣血已衰,實在是舞不動刀,弄不動槍,能吃飽飯,順利回到平壽縣老家養老喝雞湯,就是他最大的心願,笑呵呵道:
“等今年徭役結束,老夫就獻上萬斤米糧,免除十年徭役,等過了五十五,便是律法中的老人,可永除徭役之苦。”
姜塵驚訝挑眉。
萬斤米糧?
闊佬竟在我身邊?
公孫虎仍有建功立業的念頭,舔了舔嘴唇:“頭兒,還有二什,為何不招人了?”
小伍亦有些疑惑。
在鄉里,他老父總是勸著他早日娶親,多生兒子。
只有家裡的壯勞動力多了,人多力量大,才能在村裡站穩腳跟,待勢力大了,就能去盤剝小姓人家獲利,這便是家族壯大的秘訣。
姜塵笑道:
“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編制,僅僅是十個青州兵名額,若是再招來二什,卻只是尋常輔兵,不過是徒生怨念罷了。”
“況且。”
“在帶領士兵方面,我也不過是初學乍練,眼下這些人手,就夠我操弄好一陣了。”
眾人恍然大悟。
沒過多久。
姜塵將晉升青州兵的人選名單上交,馮樂賓答應幫忙儘快跑通流程手續,至多明日,便可舉行青陽儀式。
姜塵雖已是拾荒者,但“青州兵”與“拾荒者”是相近路徑,靈力相似,可互相轉化。
老屯長張百歲便是現成的例子。
若是能觀摩一番,對於“拾荒者”而言,也大有裨益,姜塵便厚著臉皮,請求在一旁為自己的十名部下護法。
校尉張影應允,但也表示,需發一道誓言,不得將儀式內容,廣而告之。
值得一提的是——
誓言的見證者,居然是一根平平無奇的青色樹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