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輕雪握著手裡的玻璃杯,細細摩挲。
這個玻璃杯成球形,圓圓的大肚子,一側開了個只有只比銅錢大一圈的小口,,杯壁均勻,並且透明度很高,能看見裡層有許多氣泡,雖然不能跟現代玻璃相比,但是要比宋師傅帶來的那兩件玻璃器透亮得多。
“你是怎麼做出來的?”華輕雪問。
蘇紹文有些緊張,回道:“我……我在裡面加了河沙……”
原來是河沙。
華輕雪立即明白,河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而石英,是製作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
剛才華輕雪之所以會說是個誤會,就是因為她記錯了玻璃成分。
古代雖然也有玻璃,但是隻能製造一些不透明鉛鋇琉璃——鉛鋇玻璃顏色璀璨豔麗,不論是做擺件還是珠寶首飾,都很受人喜愛,這樣的玻璃,易碎不耐熱,不耐驟冷驟熱,只能做裝飾品和首飾,不能做容器。
所以華輕雪才會一直告訴宋師傅,他是做不成的。
無關乎技巧,而是從原材料上就不對。
原本華輕雪已經大失所望,沒想到,宋師傅的這個小徒弟,竟會琢磨著弄出這樣一個球形玻璃杯,開口還如此小巧。
宋師傅做的那個玻璃瓶,瓶口也小,但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瓶頸和瓶身是兩部分,是做好之後粘合在一起的,而蘇紹文做出的球瓶是一個整體,非常難能可貴。
華輕雪又問他:“你是怎麼把開口做得這樣小的?”
古代做玻璃採用的是熔鑄法,沒辦法做出這樣小的開口。
熔鑄法是將製作玻璃的各種原料磨成粉,裝進土模裡,經過高溫煅燒使玻璃融化定型,冷卻後除去模具,再通體打磨。
這種方法其實就是加工青銅器的方法,成本很高,造型的精緻程度全看模具的精緻程度,有時一件玻璃工藝品,需要雕刻幾十個不同的模具,脫模後再逐個粘合,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出這種內裡空芯的效果。
蘇紹文不敢隱瞞,小心翼翼回答:“我先做了一個玻璃球,在玻璃液降溫時放進去,用金屬絲懸吊,等玻璃液徹底凝固,再沿著金屬絲把裡層的玻璃球一點點敲碎。”
華輕雪驚訝的睜大眼睛,她沒想到蘇紹文是用這樣刁鑽的方法!
他把玻璃球放進了玻璃液裡,擠壓出玻璃杯的造型,而等玻璃杯冷卻凝固,裡面的玻璃球就拿不出來了!於是他把裡層的玻璃球敲碎,再一點點把敲碎的玻璃渣清除出來!
這非常考驗力度、角度,還有技巧!因為稍有不慎,就會把外層的玻璃杯敲碎!
華輕雪握著玻璃杯,陷入沉思。
想要直接讓玻璃匠人做出自己想要的試管、燒杯、蒸餾燒瓶,顯然是不可能的了。
因為她需要的是能耐住高溫的鈉鈣玻璃,而不是色彩絢麗的鉛鋇玻璃。
所以,她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原料問題。
其次,是製作工藝。
熔鑄法顯然是不可取的,製作容器最好的方法是吹製法,這方法不需要雕刻模型,成本低,產量高,是西方玻璃匠人普遍採用的方法。
華輕雪想得入神,蘇紹文便在一旁站著,心中忐忑,卻不敢出聲打攪。
梁文晟走進來,華輕雪才回過神來。
“師傅,人已經送走了。”梁文晟笑眯眯看了一眼蘇紹文,問,“這些小兄弟怎麼安排?”
蘇紹文被點了名,臉色泛紅,像是很難為情。
華輕雪想了想,看向蘇紹文,笑著說道:“先在這裡住下來吧,等坩堝窯做好了,再開工。”
蘇紹文有些拘謹的問:“……需要我做些什麼?”
“做玻璃呀。”華輕雪笑,“不過和你以前的方法會有些不同,我這裡有一套新方法,但是需要你自己去揣摩學習。”
梁文晟愣了一下,“師傅,您不打算教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