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著震盪彈後面炸開的是開花彈。
這種武器還要追溯到千年以前,實心彈被能夠大範圍殺傷的開花彈給取代近乎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與當時使用化學能引爆炮彈的傳統開花彈不同,這個開花彈是使用核彈引爆的。
眾所周知,真空環境無法傳遞聲波,也很難傳遞熱量,所以核武器的直接殺傷力近乎於無。
但核彈並沒有因此退出主戰武器之列,因為人類如今核燃料的獲取難度比起過去簡單太多,所以它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廉價的東西。
作為最為微觀直接獲取能量的方式,人類如今能夠獲取的最快瞬時加速度依舊還是透過核彈引爆。
如今的核武器引爆甚至能夠讓小型的質量彈在一毫秒內獲取百分之五光速的瞬時速度,這是比起電磁炮發射更快的速度。
但這樣的手段只能用在炮彈中,這樣不用考慮損耗與強度的地方才能使用,如果拿來當炮彈推進動力,在原子塌縮倍數沒有質的提升之前,這樣的推進方式武器應該是無法制作出來的。
所以十四號堡壘發射的開花彈就是這樣的原理,核彈引爆,從而推進上萬顆質量彈四散開來,只有乒乓球大小的質量彈獲得百分之五光速的極致速度的同時,也獲得了恐怖無比的動能。
人類遠端 武器史其實就是如何將石頭扔得更快,扔得更遠,扔得更準的過程,可以說,這一發炮彈炸裂而四散開來的質量彈就是如今人類扔得最快的石頭。
速度越快動能越大,而且為了保證強度,這些質量彈也都是原子塌縮後的合金,極致的速度下,離譜的強度下,即使是那些觀察者文明中強大的兵種也無法抵禦,一個個被射成了篩子。
而且穿過一個單位後,它的動能並沒有太過明顯的削減,繼續前進著,如同死神灑向人間的鐮刀,一個個收割著,不過收割的不是人類的生命,而是這些觀察者文明造物的。
一顆開花彈就能激射出上萬顆質量彈,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造成殺傷。
這裡觀察者文明造物的密度相當之大,一個個都被貫穿,僅是一顆炮彈就殺傷了至少數千個單位,那種如撕裂者那樣的基礎兵種只要挨中一下就足以報廢,即使是暴君,一顆質量彈穿過也是一道恐怖的大洞。
但這還沒完,第一個開花彈之後立馬又有第二顆到來,之前始終無法擊中的開花彈在這樣極為密集的位置簡直就如收割機一樣,觀察者文明造物就如麥子,一顆下去倒下一大片,沒有任何一個擁有反抗之力。
這是張三等人前來營造出來的特殊情況,陸河被方珏點明後立馬抓住機會,儘可能地殺傷那些觀察者文明造物。
反應過來的觀察者文明造物們紛紛沒有了主意。
到底是繼續執行之前的命令還是散開?
對於它們來說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問題。
不退那就不斷地繼續填進去,傷亡會直線上升,退,那就相當於將十四號堡壘支援FTL03實驗室武器的道路放出來。
如果這樣繼續抵擋,那被殺傷的數量太多,時間長了兵力是否還有圍困十四號堡壘的底氣?
但不抵擋,等張三這些人拿到了充足的武器裝備後,局勢依舊是會被扭轉的。
這是方珏給觀察者文明造物此次計劃的將軍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