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人類正在探索的FTL技術方向則是愛因斯坦——羅森橋這個經典物理模型的延伸。
空間如果被摺疊,那遠在數光年,數萬光年的兩個地點就有可能在另一個尺度上近在咫尺,中間只隔了短短的一座蟲洞橋,這就是愛因斯坦——羅森橋的簡單模型。
穿過這座橋,就能從原處前往數光年、數萬光年的位置,在宇宙空間的意義上就實現了超光速航行。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空間上形成一道褶皺,將平坦光滑的三維紙張摺疊,讓兩個原本距離遙遠的點近乎貼合在一起,再在兩者之間打一個小小的洞,貫穿兩者,便能使兩者聯通,來回其間再無阻礙,原本遠在天邊的兩個位置就能瞬間到達。
比起曲速航行技術,這個技術的難度看起來似乎也很大,但兩者的難度卻天差地別。
前者相當於要將空間的基本屬性改變,將之替換成另外的東西,後者便是簡單的形變。
試想一下,是將一張紙變成一塊布容易呢?還是將一張紙對摺挖個洞容易呢?
顯而易見,後者的難度下降了數個檔次。
當然,蟲洞技術本質上也是在改變空間,實際難度也相當的大,但起碼有能夠實現的可能。
而最讓人類堅信這個方向正確性的,還要從百慕大說起。
百慕大三角,可以說是諸多科普向地攤文學最喜歡說道的地方了,飛行員失蹤、雷達失靈、瞬移數萬公里……
這樣的傳說一直伴隨著百慕大,很多都是騙人的,但其中確實有真實的例子存在。
真的有人在百慕大進行了空間穿梭。
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海難,一艘油輪偏航進入了百慕大範圍,幾個小時後又出現在了遠在上萬公里外的好望角!
後續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不止一例,於是引起了各國的關注,最終只能確定了這個匪夷所思的可能——他們確實進行了空間穿梭。
後來對這個現象的深入瞭解、探索、分析之後,才解釋了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
在百慕大範維內,有不止一條蟲洞通往世界各地,甚至還有通向未知區域的蟲洞存在!
這種自然產生的蟲洞現象讓相關領域的研究員們欣喜若狂,有自然產生的蟲洞存在,那就有人工復刻的可能!
這是人類進入第二階段星際航行的契機!
於是針對這個方向技術的深入探索研發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科研領域,這次方珏破例參加的實驗便是對之進行深入探索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