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打算讓房玄齡、簫瑀、高士廉,王珪和長孫無忌一起篩選奏摺,這個思路其實是來源於內閣制度。
內閣,最早起源於我國春秋時代的晉國,晉公回國之後,組建了軍六卿,由晉國六卿掌管軍政要務,因為這個制度,使得晉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稱霸原時間最長的國家。
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君主**的央集權制度取代了內閣制,一直到了明朝才重新恢復了“內閣”這個構,而明朝亡國之後,清朝則繼續沿用了內閣這個構。
由此可見,內閣制其實是一種很先進的政治構。
大唐如今還是君主**,實行的是省六部制,不過高明並沒有打算改變這個制度的想法,他之所以打算找幾個人一起篩選奏摺,目的只是為了增加工作效率,同時減少自己的工作量罷了。
在他看來,房玄齡多智,簫瑀正直,高士廉沒有朋黨,王珪不怕得罪人,加上長孫無忌這個總攬全域性的人,別說是一個篩選摺子的臨時構了,就算是建立一個真正的內閣都夠了。
當然,這樣的想法高明是不會對長孫無忌說的,不過哪怕他不說,他的想法長孫無忌也能猜出一些。
作為朝堂上的“一哥”,大唐的國舅爺,凌煙閣排行第一的人物,長孫無忌自然不是浪得虛名的,高明的話音剛落,他就想到內閣了。
所以他很清楚,高明打算組織的這個用於篩選摺子的臨時構,有著多大的影響力!
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長孫無忌對高明的性格多多少少也能瞭解一些,知道他是一個怕麻煩的人,既然明白這個,那麼對於他的想法就不難猜到了。
“太子殿下他這是……打算偷懶吧?”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的神色頓時也有了幾分古怪。
不過對於這樣的事,長孫無忌還是非常願意接受的,因為他希望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力。
“如果太子殿下是皇帝的話,那麼這個內閣或許就不是臨時的了吧?”
想到這裡,長孫無忌的心裡頓時又有了幾分惋惜,同時他也更加盼望高明登基稱帝的一天了,因為對於一個喜歡權力的大臣來說,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喜歡偷懶的皇帝更值得期待的了。
不過長孫無忌並不知道,內閣制度並不是高明心裡最滿意的制度,對於高明來說,內閣再好,也沒有權分立來得直接、有效、安全。
不過現在實現權分立當然是不可能的,首先李世民不會同意把裡的權力讓出去,其次,高明也不希望有兩個“太上皇”騎在自己頭上。
“等到我老了,那麼為了大唐的延續,我可能會考慮權分立和議會制吧,不過如果真這麼做的話,也不知道大唐會變成什麼樣了……”
想到這裡,高明再次搖了搖頭,把自己腦子裡雜亂的想法趕出腦海,然後再次看向長孫無忌。
“篩選摺子的時候,明天我會在朝堂上專門說一次,至於今天,這些摺子就由你來分吧,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話,留到明天早朝以後一起篩選也行!”
聽到高明這話,長孫無忌頓時又點了點頭。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這些摺子確實沒有急需處理的,就算晚一天也沒什麼關係。”
“那就好!”聽到長孫無忌這話,高明再次笑著點了點頭:“那麼明天早朝上還望舅舅多多幫襯!”
“太子殿下言重了!”
聽到高明這話,長孫無忌再次露出了受寵若驚的模樣,連忙起身朝著高明行了一禮。
“老臣一定盡全力輔佐太子殿下!”
看著長孫無忌一臉認真的樣子,高明的臉色再次浮現了滿意的笑容。
“如此,就多謝舅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