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氣鼓鼓的作勢就要摘下鞋子,照直往蘇白的臉上扔!
“哎哎哎,冷靜冷靜,請先容我進行一下必要的講解。”
蘇白自己都快要繃不住了,事情它就是這麼的巧,我有什麼辦法?強忍笑繼續說道:
“不是針對你,不要誤會哈,《除卻了阿九》其實是一首粵謳來的,但是呢,我今天會用地水南音的方式來唱。”
“嚯!”
話音剛落,觀眾們就忍不住發出了一聲驚呼。
原來不是開玩笑,是真的有這首曲子啊,而且還是粵謳?
僅是聽到“粵謳”兩字,專家團隊就炸了鍋,許老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了。
又是一個失傳了的本土曲藝啊,而且相比起來,粵謳的失傳比南音說唱還要早。
因為粵謳的一大特色是轉腔,雖然曲調聽來簡單,但演唱起來時,對歌者的氣息與情韻要求極高,其轉腔技巧更是自由到了近乎無規律。
故此,在沒有多少粵謳錄音流傳的情況下,今人對著那些書上簡單記載的粵謳曲譜,幾乎是無計可施。
蘇白這麼說的話,是不是就意味著他是會唱粵謳的?
另外,有記載流傳下來的粵謳曲目他多少都有些印象,且蘇白說的這首粵謳不僅是他聞所未聞而已,是整個團隊所有人都是懵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全都沒聽說過這曲目。
“難道......”
這南音還沒聽到呢,整個觀摩團就已經是被蘇白一句資訊量巨大的話給攪得浮想聯翩了。
所有人的心臟都在“怦怦”加速,手裡緊緊的捏著一把汗,死死的盯著蘇白,期盼著他能多講一點。
但是很可惜,蘇白並沒有繼續了,對他而言,必要的解釋已經講完,只要楚芊音的鞋子沒砸在自己臉上就算完成任務。
實際上,他確實也沒法再多講什麼了,這屬於隔著不同時空,無法避免又難以解決的麻煩。
在前世,要梳理粵謳的歷史的話,得先認識一個人——招子庸。
在清朝道光年間,當時粵謳只是“流行歌”,正統文人對之不屑,但是今白雲區金沙街橫沙村人士招子庸,卻大膽朝著通俗文學的路子走。
他蒐集了大量歌伶詠唱的民間唱詞俚句,寫成《粵謳》一卷,全書共99題121首歌謠,被譽為“粵謳鼻祖”。
100多年前,時任香江總督金文泰來到咩城,經常在珠水花舫、曲巷茶樓之間聽到粵謳,被粵謳吸引的他不僅翻譯了招子庸的《粵謳》,還於 1904年在牛津出版了譯本,名為《Cantonese Love Songs》,即《粵語情歌》《粵人情歌》,傳揚海外,風靡一時。
今人常說的“粵謳是咩城情歌”“粵謳是粵人情歌”,這類的讚譽評價,就是這麼來的。
而這首《除卻了阿九》,則是《客途秋恨》作者葉瑞伯的弟弟葉茗生,模仿招子庸的粵謳寫出來的作品。
這就是這首曲子的來歷和故事,蘇白心裡很清楚,但是在這裡又沒辦法講。
另外,在前世這首曲子的粵謳原版也是很遺憾的沒有錄音記錄,今人能聽到的版本,要麼是改編用龍舟演唱的,要麼是改編用南音演唱的,唯獨找不到最原汁原味的粵謳版。
所以,蘇白自己其實也不知道這首歌真正的粵謳原版到底長什麼樣......
既然是不知道該從何說起的事,那麼就堅決不講,而現場的絕大部分觀眾其實也並不關心這些,一番互動調侃逗趣後,氣氛正火熱著呢,連楚芊音自己都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