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洞天,禮制一門,與華國古朝仿似,以王室為尊!
王室,往往不僅在底蘊方面稱王,俯瞰天門,血脈此道,更是無比推崇,等級之分,歷經上千年輪。
上千春秋,對於一個王朝而言,算是綿延悠遠,可對於一個修真洞天而言,還算“稚嫩”。
拋開這一切,既有血統論和等級森嚴一道,王室,理應是天門朝聖的物件,不可撼動……
可近段時間,王室之外,偏遠地區的諸多修真勢力有蠢蠢欲動跡象,一切的根由,在於王室世子人物的隕落。
那秦種秋,血統尊貴,天資妖孽,幾乎是等同於天門王室運勢的象徵,此人隕落,某種意義上,是“動盪”的推波助瀾主因。
王室固然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千年統治,期間覆滅和打壓的修真勢力,不知凡幾,尤其是偏遠蠻荒之地那頭的採草奴“部落”,恨不得這狗王室早些崩離分析。
這種大前提之下,真君出現,可謂是給如今的大炎王室,來了一強心劑。
真君宋慈,本是開闢此道統的大能之一,與大炎王室有很深的淵源。
三仙山,開始活躍起來,朝聖的氛圍,開始濃烈。
劍尊宗,龍象門,寒雪宮等天門大門派,皆有頭面人物出現,以朝聖的姿態,出現在三仙山,出現在大炎王室,衝著的,正是這位時隔百年未曾現身的天門道統之尊。
便是那許九皇“肆虐”的那段歲月,真君都未現身,這一次,事關兩萬魂珠大爆,不可同日而語。
而不少大宗門派的頭面人物,也是忍不住私下對比一番,將這位真君宋慈與昔日那位許九皇比較,多數人,偏向此真君之實力要更上一層樓。
至於許青穹,很多人已經遺忘,畢竟就王室內部傳出的訊息,那日若不是有仙魂出現,許九皇與一名身份神秘的老道神魂,必將煙消雲散……
此際,望山臺之上,雲集眾豪,在場之人,無一不是天門洞天各大門派的頭面人物,便是那大炎王室的大炎王,也是屈尊次席,如同小老弟一般,滿臉恭敬,而前頭三道人影正中央一人,赫然是一長袍中年人。
歲月,在此人臉上,留不下絲毫痕跡,似乎此人的面貌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經是“凍結”,若說年輪,恐怕已經不止三百。
衣冠巍峨,氣質儒逸,一股浩然文氣,更是令在場眾豪心服口服,如見仙聖。
武道有武運武氣一說,文氣,卻是不常見,便是這些天門修真者,也是頭一回見識。
真君,本是金丹者,築基大境巔峰之上,才可入金丹,實力之強大,已經不是這些人可揣測。
“老太傅怎麼還沒來拜見真君?”
大炎王,環顧四下,發現整個大炎王室,以及親近大炎王室的諸多門派頭面人物,皆是到場,唯獨世子曾經的太傅先生,卻是仍不見人影,當下似乎是找到了話題,趕忙開口。
這在眾人聽來,是一種討好的舉動。
下屬幕僚人物,面色動容,不敢怠慢,及時解釋。
“稟告陛下,老太傅說是身體有恙,且早就不在太傅之位多年,王室之事,他一概不聞不問,這是他老人家的原話……”
開口者戰戰兢兢,察言觀色。
那衣冠巍峨者,卻是柔笑。
老太傅,他宋慈如何會不知道,說起來,當年他與其它兩位真君開闢此道統,那裴崛也有出力,真說起來,文氣這種罕見道法氣息,還得拜此人教導。
真君宋慈想要緩和氛圍,那大炎王卻是面色冷峻幾分。
“老太傅越來越不像話了!疏遠我王室且不說,如今真君現身,仍是端著架子,倚老賣老,不成個樣子!當年許九皇闖入我天門,他倒是恭恭敬敬隨叫隨到……”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真君宋慈,本是柔和的面色,收起幾分,這才開始問及兩萬大軍隕落一事,且話題裡頭,時而也是提到許九皇這個名字。
望山臺,氛圍這才緩和下來,眾豪以及天門王室之人,有問必答,跟這位聖人存在的真君人物,交談了得有幾個時辰,期間還問及了偏遠部落勢力等關鍵問題……
“事情我差不多有個瞭解了,你們散去吧,一會本君去一趟裴氏書院,拜訪一下老太傅……”
話落,便是大炎王,也是有些瞠目。
此人卻是不清楚,那裴崛可謂是大炎王朝的數朝元老,實力之強大,一眼可洞穿修真者根骨以及本命原形,許是某一朝的負責朝史記錄人員出了疏漏,以至於他對於這位老太傅的真正底細,也是沒有知根知底……
可從真君的態度看來,似乎這個老太傅,不像是表象看起來的那般,不過是個教經授典的尋常修真老頑固……
就此,真君宋慈,協同兩位青年修士,朝王室百里之外的裴山行去,望山臺上,眾人熱論不止,無人敢跟上,卻是久久不散。
目光驚疑者,不知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