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成績”則是將化學和生物這兩個副科,按照所有參加這次考試的學生進行排名,最後賦予的分數。
本省的3+1+2模式,每個人需要從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個副科裡,挑選兩個。
但是最後,選物理的所有學生,不管兩個副科選的是什麼,都要放在一起拼分數。
選歷史的也是如此。
然而,不同的副科,直接拿分數來比,顯然是不合適的。
所以需要進行賦分,比如選化學的所有學生,按照在化學這一科的排名等級,進行分數的調整。
最後得出的才是化學這一科的賦分。
這就是“賦分制”。
不管怎樣,這一次,張無用的成績,再一次地震驚了眾人。
而且,相比起上一次,這次再無人去質疑他的成績。
尤其是,年段長鍾鑫因為對他前一次的成績,多少有點不信。
還特意在物理這一科上,透過監控盯了他一個多小時。
最後不得不感嘆,竟然真的有學生,能夠在高中的最後一學期,如此突飛猛進。
年段長已經決定了,要將這一案例記錄下來,作為每年誓師大會演講時,鼓勵高三學生的材料。
其實。
如果是在一中的話,張無用成績提升所引發的驚訝,絕不會有這麼誇張。
但這裡是二中。
這個成績即便是在宏志班,也已經排在了中上游。
他等於是在短短的、三四個月的時間裡,從上學期一月份期末的吊車尾,連著兩場大考,成績飛躍提升,瘋狂進步。
一下子到了年段前二十名。
而這個成績,在重點中學一中大概也能到年段兩百名上下。
要說抄襲,這根本就不是抄得出來的分數。
一科能抄,六科都能抄?
更何況,這次又跟二中自己第一次模擬考時不同,座位都是按著過往的歷史成績,特意調整過的。
與此同時,錢豎的賦分成績在477,這個成績比他一模好一點。
隨著張無用這一個月實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學習興趣的不斷增長,錢豎雖然沒有校花幫他補課,但也多多少少被帶動著,開始往上提。
朱小瑛393分,她的數學成績有所提升,但其它的基本上也還是保持不變,總的來說,跟一模相差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