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警戒,中東殺人蛾來了!》
*****
同一個早晨,法蘭克福很多人家的桌面上都擺著同一份報紙。家庭的男主人在上班前一邊吃早餐,一邊看著這條吸引眼球的新聞。
開啟電視,早間新聞赫然也播放著同樣的內容,還陪了相應的畫面。新聞之後是殺人蛾討論專題節目……彷彿一夜之間,這隻來自中東的昆蟲綱鱗翅目枯葉蛾,就成了全法蘭克福的新聞熱點,並且正朝著整個德國迅速蔓延。
隨著太陽昇高,馬路上車流滾滾,隨著更多的人走進辦公室。
這條新聞接連出現在社交媒體,專題節目,做客訪談等無數傳播媒介上。
昆蟲學瞬間成了熱門學科,行業專家們接到數不清的邀約。不為農藥,不是生態,只為討論一隻蛾子。在民間,人們同樣討論它,研究它,並迫切的想知道怎麼預防殺人蛾。
有專家大聲疾呼,這隻蛾子不可能出現在德國,沒有適宜的生存環境,但沒人聽他的。
超市內的防護衣,藥店的抗過敏藥,全都在一天之內掃空……當然,被掃空的還有那次次都落不下的衛生捲紙。
中午,法蘭克福市政府召開新聞釋出會會,宣佈即刻籌建生物昆蟲實驗室,評估物種入侵問題對德國生態圈造成的影響。
站在螢幕中央偏左位置的,赫然就是Dr.雷娜。
到了晚上,新聞的傾向性表現愈發的明顯:人們已經在爭論“殺人蛾有沒有可能適應德國社會”,“殺人蛾應該去上語言課,多從事低端工作”,“出生在德國的殺人蛾是不是算德國殺人蛾”,“如果中東殺人蛾不融入德國,是否會造成德國社會……我是說德國生物鏈崩潰”,“白色的殺人蛾好還是黑色的殺人蛾好”等等議題,無數專家討論得口沫橫飛,興高采烈!
唯有生物學家們如鴨子聽雷,莫名驚詫,不是……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啊?
我怎麼感覺我的生物白學了?
生物學家當然聽不懂,因為說的是中東殺人蛾,其實討論的都是移民問題。
誰會在乎一隻蛾子呢?
然而討論移民問題在德國是禁止事項,因為政治正確,只有傾向於支援移民的觀點才允許被公開討論!就連警察局公佈犯罪率,都不允許分別統計移民的犯罪率和非移民的犯罪率,言論自由是不存在的。
十年來,所有人心中都對移民政策積累了太多不滿。
如斯特法妮這樣的政客,觀點也跟十年前大為不同。
如今藉著這隻飛蛾,那層討論的界限被打破,所有的反面觀點如河底泥沙般翻湧上來!甚至形成席捲之勢!
政斧焦頭爛額,他們能怎麼辦?難道這次禁止討論飛蛾?
政斧君,連飛蛾都不讓討論,你們這是要上天啊!
過去是新聞媒體不敢去戳破那層透明的名為“政治正確”的膜,現在換成政斧不敢戳破這層被媒體制造出來的,名為“飛蛾”的膜。
世事輪換莫過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