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燭九陰並不生氣,相反,它感覺唐丁還比較有意思,最起碼比他那個不苟言笑,一言不合就開打的父親唐振東強多了。
“這小子還是挺尊重龍的!”
燭九陰笑著搖搖頭。
。。。。。。。。。。。。。。。。。。。。。
唐丁跟宗笑顏,踏進了皇陵寶塔。
這雖然是唐丁第二次到皇陵寶塔,可是第一次唐丁根本沒空注意這皇陵寶塔的樣子。那次心底泛起的大恐怖,讓唐丁無暇他顧。
不過透過這件事,唐丁才知道原來父親跟自己是真的有心靈感應的。唐丁心靈對於這皇陵寶塔的大恐怖,大部分是因為父親給自己的提醒。
這次,唐丁才真正有時間注意到這皇陵寶塔的內部的樣子。
皇陵寶塔分三層,這第一層是個大廳,裡面四周站著一排排縮小版的石人石馬,都是打扮成八旗子弟的樣子。
這縮小版的比例,應該是按照這大殿跟實際大殿的比例做的,因為這一排排的石人石馬,看起來並不突兀,而且跟這大殿看起來很搭配,很和諧。
這裡並沒有什麼寶貝,唯獨看起來不錯的是這石人石馬手中的刀劍,雖然歷經幾百年,但是卻毫無生鏽的跡象。
當然,這些東西在唐丁看來,好像還不如這石人石馬的雕工值錢。
這些石人石馬,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且每個石人石馬的表情都不盡相同,看到這些石人石馬,似乎就能感覺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在一樓大殿的東方,是一道雕欄玉砌的石階和護欄,這應該是雕琢後鋪的玉石。
當然,這玉石並不是什麼名貴的好玉石,依照唐丁的眼光來看,這應該是產自東北遼寧一帶的岫巖玉,雖然價格不貴,但是看起來卻有厚重之感。
第一層並沒有唐丁預想中的能增加其精神力的靈物。
拾階往上,寶塔第二層又是一個大殿,這個殿看起來應該是努爾哈赤上朝時候的樣子。
在正北朝南的位置,是個九階的高臺,象徵著九五之尊。在高臺上面有個巨大的龍椅,這個龍椅並不是縮小版的,應該是按照實物仿製的,或者就是實物。
在高臺下方,依次站著兩列文武百官。
這些文武百官,都是滿清的打扮,而且大部分都是武官的樣子。
站在最靠近龍椅的是五個人,五人都是滿族打扮,唐丁熟讀史書知道這五人應該是額亦都、費英東、何和裡、扈爾漢、安費揚古。
這五人是清初開國五大功臣,瓜兒佳信男公費英東、紐祜祿宏毅公額亦都、董鄂溫順公何和理、佟忠烈公扈爾漢、覺羅公安費揚古。
五人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功成名就。
在這五人下方的還有十幾人,這十幾人應該也都是歷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不過唐丁就分辨不出來了。
另外,在這五大國公和大臣之上,還有一個人位列三公之上,此人一副漢人打扮,這人應該是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衛(今遼寧瀋陽)人。清朝初年大臣,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第十七世孫。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開始為後金政權效力,此後侍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帝)、聖祖(康熙帝)四代皇帝。
范文程在清朝雖然名聲不顯,但卻是整個清朝最位高權重的漢人之一,深得努爾哈赤信任。
根據唐丁的研究,努爾哈赤的篤信風水,應該就是由此人而始。
范文程是范仲淹後代,也是著名的風水大師,但是他卻深得中庸之道,名聲不顯,但事卻有真才實學。
努爾哈赤的皇陵,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可能是出自此人的手筆。
而且范文程不光影響了努爾哈赤一人,還影響了整個清朝全部帝王的風水觀。
清朝的十二位帝王,無一不重視風水。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這樣葬在關外的就不說了,單說清朝京都的格局,京都是著名的風水之都,以紫禁城為中心,外朝三大殿,內廷後三宮,還有大小宮殿七十餘座,房屋九千餘間,無不遵從風水理論,而且整個紫禁城就位於京都中軸線。
還有整個清朝的皇陵,無不經過精心選址。
不過這些皇陵的龍脈都是小龍脈,或者支脈,後期都遭受了盜墓威脅。唯有位於興安嶺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皇陵,至今安然無恙。
這第二層也沒有什麼太有價值的寶物,普通的物品倒是不少,但是卻沒有能夠讓唐丁增強精神力的靈物。
唐丁和宗笑顏只能再上第三層,不過上了第三層的情景,卻讓唐丁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