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這個劇本,除了話劇外,周成還需要拍攝成電影。當初在跟人藝進行溝通時,專門將演員的選角權利提了出來。原本楊力新與何季平等人還有微詞,最後還是院長張合平進行拍板。
“這個專案劇院既然交給小陳與小周他們,就由他們負責,這也是對年輕人的一種支援。年輕人不怕犯錯,就怕畏首畏尾不敢做。”
有了院長的首肯,這個專案的主導者馮元徵更加有信心。為了表示支援,將人藝沒有片約的演員名單都拿了出來,交由周成他們來進行挑選。就算是其他非人藝的演員也可以提出來,馮元徵承諾親自進行邀約。唯一期望是將這部話劇製作成為一部經典。
這段時間周成除了忙碌林山的事宜外,一直和陳立、楚然他們商議演員的人選,希望可以儘快確認,正式開始彩排。
就跟吳小天所說的那樣,《驢得水》這部戲沒有幾個角色,需要的演員也不多。
孫校長、裴魁山、周鐵男、張一曼,這四個懷揣教育夢想的教師是主要角色。冒充呂得水老師的銅匠、校長的女兒孫佳,特派員及秘書,最後再加上一個戲份不多的銅匠媳婦和特派員的副官,總共也就十來個人。但是想要使用有限的角色來完成一部經典劇目,對於演員的素質要求更高。
周鐵男、孫佳、銅匠以及銅匠媳婦這幾個相對年輕的角色,陳立建議去中戲或者北電去找。儘管周成和楚然內心都比較偏向北電,可是人藝這邊的還是中戲學生更容易融入進來。
其他角色就需要周成等人好好琢磨一下了。在沒有找到這個世界的任素夕之後,周成已經放棄使用原班人馬進行主演的想法。
另一個世界的拍攝比現在晚七八年之久,幾個年輕演員就算能夠找到,現在估計還未成年,而且周成也不可能等待他們長大後再拍。
而且有登上人藝舞臺的這份榮耀為大旗,馮元徵的支援為背書,周成他們可以放心大膽的挑選心儀的藝人。
首先是孫校長一角,需要一位年齡在五十歲左右的男演員,人藝裡這個範圍的演員很多。幾人在拿到馮元徵送來的演員資料裡挑選出幾位相對合適的人選。一位是曾在《笑傲江湖》中飾演嶽不群的黃騰老師,一位是在《神鵰俠侶》中扮演過洪七公的侯大利老師,另外一位則是人藝有名的老戲骨方子歌老師,另一個世界的他在《情滿四合院》飾演的二大爺讓周成印象深刻。
看到周成的建議,楚然有些咋舌:“這三個老師可都是老戲骨,會看上我們這部新戲?黃騰老師可是獲得過白玉蘭獎視帝稱號的。”
周成則是信心滿滿:“有句老話:心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試試哪能知道他們會不會答應。再說了,我們這可是人藝好多年都未曾出現過的新劇,他們不想嚐嚐鮮?”
導演陳立也不敢讓幾個老師前來試戲,想了一個折中的決定:“我們先將劇本分別送給這幾位老師,最終看幾位老師有什麼想法再做決定吧。”
“也行,這幾位老師不需要試戲。”周成和楚然都沒有反對,這幾位都是演技精湛的老戲骨,無論是誰都能輕鬆挑起孫校長這一角色。
特派員這個角色也比較好挑選,周成一眼就看中了飾演過“高育良”書記的張智堅,這位老師原本隸屬於金陵話劇院,去年參演《大明王朝》後,感覺還是燕京的機會更多一些,所以就找人將工作關係轉了過來,掛靠在人藝。
特派員的副官這個戲份很少的角色再人藝的演員庫中也能輕易挑選到。
“裴奎山和張一曼這兩個角色怎麼辦?”陳立看著一直在演員資訊裡挑來挑去的周成問道:“這倆可是這部戲裡最重要的角色。”
陳立說的很對,這倆人絕對算是這部戲的靈魂。
如果說張一曼代表著自由和人性的善,那麼裴奎山則是代表著人性的庸俗和惡的一面。
拋開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光鮮外衣,裴奎山其實就一俗人。一個延續著那個時代絕大部分人的糾結、虛榮與彷徨的俗人;一個把面子和地位的感覺看得極為重要的俗人;在發現自己得不到的張一曼和銅匠發生關係後,因嫉妒而黑化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