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
“東家,我打小嗓門就大,這活計非我莫屬啊!”
“東家您別聽他的,我祖上做過喊禮太監,要說這嗓門,還得是我啊!”
當時是,一群人立刻就爭了起來。
好傢伙,就吆喝一陣,一天下來就有百文錢!
這都能買好些斤豚肉,讓家裡娃子開開葷了。
也能扯幾匹布,給婆娘做件新衣裳。
也就是東家大方,不然這樣好的活,上哪兒找去?
柳記的老師傅們工錢是不低,但又不是人人都是老師傅。
釀酒是門技術活,得學!
大部分人都只是賣力氣的活計和長工,可沒有師傅那般好的待遇,也就比在家務農強了些。
“好了,這件事福伯負責。”
“你們誰想去,找他報名便是。”
......
因為顧北川的一席話,整個淮南徹底變了天。
首先是城南的柳記酒鋪,掛起了大紅橫幅。
上面那狂草寫就的廣告語,可謂朗朗上口,震人心絃。
另外就是大街小巷裡,多了不少舉著字幅吆喝的柳記夥計。
他們什麼也不幹,就吆喝,從頭吆喝到晚。
渴了就喝水歇息,歇息好了就繼續吆喝。
淮南城的老百姓們,哪裡有過這等遭遇,立馬就被這新奇的宣傳方式吸引住了眼球。
上前詢問,夥計們就說柳記釀出了新酒,那味道,堪比瓊漿玉液。
要在淮南詩會上,給文人士子們點評。
若是諸位想知道這酒水是什麼滋味,就來淮南詩會。
雖然不是人人都有錢買得起柳記新酒,但好奇和湊熱鬧是人的天性,他們可以不買,但不妨礙他們傳播訊息啊!
很快,柳記釀出三種新酒的訊息就傳遍了淮南的大街小巷。
所有人都想瞧瞧,這堪比瓊漿玉液的美酒,究竟是個什麼滋味,竟然要賣一兩銀子一瓶!
連帶著,淮南詩會的熱度都高了不少。
本來這詩會只有文人士子們關心,這下子連帶著老百姓們也趨之若鶩。
......
張府。
張退看向父親張行,眉宇間縈繞著散不去的憂愁。
“父親,這些日子柳記的動作你都看在眼裡。”
“敢這麼大肆宣傳,必然是釀出了新酒!”